吾生有杏(250):我係醫生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01日

【明報專訊】電影《無間道》中,梁朝偉曾經說過一句話:「我係警察!」這是他面對着扮演「黑警」的劉德華,義無反顧的一句話。回想自己在杏林打拼多年,亦見過不少角色混淆的故事,原來說一句:「我係醫生!」也殊不容易。

在這悠長假期,我把握機會與一些久別多年的老朋友重聚。這兩名朋友識於微時,當年我們一起做見習醫生,兩層病房有如戰地醫院,不止雙行病牀排列在長長的走廊,就連廁所內也安放了病牀。那些年,我們三兄弟一起撐着這兩層病房、走廊和廁所。那些辛苦的日子見證了很多不公平和不幸事件,我們經常提醒自己,他朝要做個有良心、有善心的醫生。

轉眼間又是30多年,我們三人各有自己的夢想,他倆已離開公營機構轉為私人執業。多年不見,我們的話題仍離不開醫療。疫情過後,他們的業務變得愈來愈繁忙,相信部分原因是疫情期間醫管局累積了不少輪候手術及其他需要治療的病人。

「其實公立醫院醫生已經日夜做個不停,只是病人要求愈來愈高。」阿Man(化名)繼續說:「不少cancer cases確診時已經太後期,加上病人身體虛弱,開刀就有如送他一程,只是有些家人不能接受現實,還堅持要博一博。既然如此,我也無話可說,唯有盡人事啦!」我追問阿Man:「那些病人結果如何?」阿Man說:「還用多問嗎?大部分都沒有好下場。勉強真的沒有幸福!」

另一名朋友阿Hart(化名)接着說:「標靶藥物治療的情况也是差不多!公院醫生不願意提供藥物的病人便向我求助。我已經告訴他們成功機會渺茫,但不少家人寧願花錢也要買個希望,我亦無可奈何!」

專業判斷不因壓力動搖

聽罷我覺得自己有些不同的想法,便說:「大家在公院工作多年,明白到不提供手術或標靶藥物治療並不是為了節省開支,更重要是考慮到手術後併發症,和接受治療期間所帶來副作用,以及最終落空的心情。我相信私營醫療也同樣考慮到這些問題,不會因為病人甘願冒險或付出醫療費用而令醫生作出不同的決定,對嗎?」

他們嘆氣說:「Francis,現實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當病人或家人堅持要冒險,他們也有選擇的權利。記住!香港不止剩下你一個醫生,你拒絕的話,他們大可以找另一個醫生,還可能背後批評你醫術不精,沒有能力承擔大症!與其讓他們跑到外面亂找醫生的話,不如把性命交給我……」

我十分明白他們的無奈,現今醫療已起了很大變化,「醫生」已逐漸變成「醫療服務提供者」,因應不同醫療制度提供不同級別的服務,而服務質量則根據多項KPI(key performance index)來衡量,包括服務承諾、輪候時間、人氣指數、精準度、嚴重事故機率等。醫生與病人及家屬的傳統互信關係已經變成另一種服務行業。

我行醫多年,明白每個病人都有不一樣的期望,但行醫就是用愛心說誠實話,永遠以病人福祉作唯一考慮。醫生的專業判斷亦不會因制度差異、環境改變或金錢而有所動搖。今天假若有病人要求我做一些我深信只會帶給他更大傷害的治療,我的選擇究竟是滿足顧客需要?還是堅守自己的良心呢?

「對唔住,我係醫生!」

文:陳家亮(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中大醫學院教授,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公立醫院 陳家亮 吾生有杏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