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垃圾:「走塑」措施快殺到 非膠餐具成本高 小店未計掂數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24日

【明報專訊】還有不足1個月,香港將實施首階段即棄塑膠產品管制,到時無膠飲管篤檸檬,膠叉亦會由木叉、竹叉取代。首當其衝的食肆準備好未?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早前透露,署方派員走訪約2萬間中小型食肆,講解新例及提供支援,當中只有約兩成食肆符合要求,其餘大部分仍在尋找替代品供應。本文訪問的3間食肆均未全面轉用替代餐具,即棄膠管制、垃圾徵費兩大環保政策殺到埋身,他們仍持觀望態度。

簡介:垃圾收費計劃討論足足廿年,這減廢火車頭終將在今年8月開動。垃圾打包後不再視不見為淨零成本,只盼大家想多一步,從源頭減廢,多多回收。經濟誘因加上監察執法,能否推動不太環保的人踏上減廢旅途?這欄目邀請社會各界打開朝夕相對的垃圾,一同設想在不遠的將來,人與垃圾將經歷不一樣的關係。

冰室:紙飲管成本貴逾1倍

西灣河百利冰室由韓小姐的家人開設,至今有60年歷史。一如全港食肆,懷舊冰室也要適應環保新例,摒棄所有塑膠餐具。堂食來說,凍飲的膠飲管要改為紙飲管,韓小姐擔心有些客人會不喜歡,「我也不知道好不好(用),可能(紙飲管)好快溶掉」。他們訂購的紙飲管已經到貨,待膠飲管秏盡時便會全面轉用。價錢方面,紙飲管售價比膠製品貴逾1倍。她坦言新例要求不難做,市場上確實有替代品,只是成本較高。

堂食使用的即棄塑膠不多,反而外賣處處是膠。冰室早已沒有使用水松碗(發泡膠碗),伙計拿來一整套外賣容器,不同大小形狀的膠盒各負責盛載通粉、撈麵或飯。在第一階段管制下,食肆仍可向外賣顧客提供塑膠食物容器與上蓋,然而膠叉、膠匙、膠攪拌棒等統統要更換。以往膠餐具「開一箱就叫一箱」,目前已經停止再訂購以免浪費。韓小姐估計會改用木餐具,但未落實訂購,正等待批發商跟進。

面對即棄膠管制與垃圾收費,韓小姐直言是見步行步,未清楚冰室需要哪種大小的指定垃圾袋,以及購買渠道。現時垃圾由個體戶清潔工每天兩次收集,每次大約有4至5袋,垃圾量不算多。懷舊老店那股人情味,吸引屢屢回頭的熟客,想不到還有助減少廚餘。韓小姐指,其中一個伙計熟知顧客喜好,總會替他們減少食物分量,「譬如他不吃包,就幫他走包,少吃飯又幫他(指示)少飯」,因此冰室的廚餘量不算多。垃圾收費8月實施後,每公斤垃圾都是錢,韓小姐說有得回收當然更好,未來再作計劃,而後巷亦有位置為廚餘作適當分類。

外賣店:供應商款式不合意

相比茶餐廳,不設堂食的外賣店更受即棄膠管制的影響,因為所有食物均由外賣容器盛載。外賣小食店負責人郭小姐說,店舖近一兩年已經轉用紙杯紙盒,原因無關管制政策,只不過發現紙製品價錢與塑膠產品相近。與上述茶餐廳一樣,郭小姐的店舖仍在使用膠叉、膠匙和膠飲管。

以她了解,環保飲管的價錢會比現時貴大約20%。環保署曾表示根據市場調查結果,非塑膠餐具和塑膠餐具的價格相若,例如膠叉平均2毫,木叉平均2毫半。然而郭小姐指出,單件差價對外賣店影響很大,「如果計算1支叉1支匙,價錢相差幾仙,可能覺得很少,但我們外賣店每一日用量多,以每日、每月計就不是一個小數目」。現時不少餐廳會向外賣客人多收幾元,但外賣店根本沒有堂食選項,無理由要額外徵收外賣費。

郭小姐一直從一間供應商購買餐具,據悉對方也正在尋找替代品。供應商曾給她看過幾款環保餐具,但未合乎她心水,「通常都沒那麼多選擇,(供應商)他們就是進了一批新貨,不會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給我們看」。郭小姐指出,暫時木製叉匙是最普遍的選擇,但自己作為食客試用過,認為比塑膠產品沒那麼好用,也帶有一股味道。

她的外賣店有售賣台式飲品,有珍珠的飲料需配以粗飲管,物色替代品也讓她很苦惱。雖然目前有紙製飲管,但她個人的使用經驗不太好,「叫杯檸檬茶,放得久了(紙)飲管就開始溶掉,又不能用來篤嘢飲(如檸檬)」。此外,她發現市場上環保粗飲管的選擇不多。台飲並非其店舖主打,目前郭小姐打算觀察其他飲品店、外賣店如何處理,看看有沒有價廉物美的選擇。

燒賣店:尚餘2萬個膠蓋

外賣店Hidden Table去年7月開業,主打燒賣配特色醬料。負責人阿聰打算長期經營,故甫開業已一口氣訂購了幾萬個紙兜與膠蓋。「我不知道(管制即棄塑膠產品)條例何時頒布,我們那時候沒有為意這件事,所以確實製作了很多。」翻查資料,立法會去年10月才三讀通過相關條例草案。

阿聰着重讓燒賣平排排列,好讓平均淋上特色醬料,故盛載容器要經過特製才做到此效果。他在商貿展覽接觸內地供應商,回想起來,感覺主辦的貿發局當時亦未為意即棄膠管制的新政策。「我們其實都算盡量環保,但始終盒蓋本身找不到替代品。」最終選用的內地供應商並沒有紙蓋的選項,阿聰無奈下只能訂製膠蓋。

新例下紙製即棄品仍可使用,惟膠蓋將會在第二階段管制下禁用。為配合政策,阿聰積極尋找替代方案。原有生產商不出產紙蓋,他於是向其他供應商查詢,惟暫時仍未找到能匹配其紙兜的紙蓋。若開模製作則要花費幾萬元,「它(紙蓋)單價很便宜,但我們不是生產商,無可能回到本」。

如果放棄現時庫存的紙兜,另一選擇是全面轉用紙盒,例如熱狗盒或章魚燒盒。然而燒賣所用的醬汁比較流動,阿聰說若使用章魚燒盒有機會漏汁,「送外賣平台那些(食物),基本上就一定賠錢給客人」。改用外賣紙杯又是否可行?紙杯的確比紙盒更深,紙蓋亦能穩妥覆蓋。阿聰坦言用紙杯將會是最後方案,「產品(設計)就變成不是我們原意,(醬汁)沒有那麼平均,而且外觀也沒有那麼好」。

外賣店雖不設堂食,有些顧客仍會選擇即時享用。管制實施後,阿聰短期內計劃繼續向這些客人給予無上蓋的紙兜,但把外賣拿走的便要用到替代品。

膠蓋未來將被禁用,但阿聰透露目前店舖庫存尚餘2萬個,數量驚人。由於膠蓋還沒被運往香港,阿聰曾問內地供應商會否收回,對方回說產品經特製故未能重用,「我想他們最後的處理方法也是扔掉」。2萬個新膠蓋或終遭棄置,這似乎不太符合環保原則。阿聰並非全然反對管制,認為遲早都要推行。只不過市民要怎樣尋找供應鏈上其他替代品?他謙稱自己認識不多,不太覺得政府有推行過相關教育。

打工仔:建立自攜容器氛圍

飲食業界可從綠色餐具網頁(greentableware.hk)瀏覽已登記的非塑膠即棄餐具產品清單,以作參考。根據網頁的常見問答,原則上市民應盡量使用可重用餐具,在無法避免即棄餐具的情況下,才以較環保的非塑膠餐具取代。目前郭小姐的外賣店可配合自攜容器的顧客,不過說起要提供優惠作鼓勵,像一些茶飲店為自攜杯的顧客扣減幾元,她說要計一計數,「我們要看看那些(替代)容器是不是那麼貴,令我們需鼓勵顧客『不如你自己帶盒來』」。 提倡環保的同時,外賣店的核心定位也不能忽略。「我們外賣店很重要就是方便,如果搞得很麻煩,不如坐在餐廳裏吃算了。」郭小姐道。

在醫院工作的Krystal午膳時間會在員工餐廳買外賣,最初開始自攜餐盒,只是源於一個想法:「每一日要扔棄一個膠盒好浪費」。準確來說,每份外賣的標準配件為一個膠盒、一份餐具和一個膠袋,製造不少即棄垃圾。員工餐廳座位較少,很多同事選擇外賣而非堂食,不過Krystal觀察到在10個外賣顧客之中,只有大約2個人會以自攜飯盒盛載外賣。

餐盒和餐具可以在辦公室清洗和擺放,Krystal說整個流程很方便,加上身邊幾個同事有同樣習慣,建立自攜容器的氛圍。此外她還發現一個隱藏好處:「如果(自備)飯盒大一點,(餐廳員工)會裝滿一些。」

不過離開員工餐廳,Krystal到其他食肆買外賣時甚少自備容器,原因之一是要預先計劃,「有時嗌外賣都是有啲心血來潮」。她曾有一兩次帶備餐盒的經驗,不過整體來說,感覺食肆不太歡迎這樣做,「他們覺得在裏面裝好(外賣)會比較方便,唔想把你的飯盒拿進去(廚房盛載)」。要鼓勵食客自攜容器,她建議以優惠招徠,例如現時員工餐廳會提供2元折扣,另外餐廳也要展示歡迎的姿態,「他們(員工)態度友善一點,可能張貼海報表明支持(自攜容器),顧客也會覺得舒服一點」。

文˙ 朱令筠

{ 圖 } 朱令筠、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劉若基

{ 編輯 } 朱建勳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