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菜 滿童年回憶 粗意粉鴨肉醬 油香帶嚼勁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10日

【明報專訊】如果要數一間具有傳統意大利風情的餐廳,相信不少人立時會想起屹立尖東逾30年的老字號Sabatini。去年底,餐廳在中環核心ifc開設香港第二分店,把最authentic 的意大利味道帶到香港島。

維持傳統風味 注入新技巧提味

1958年於意大利羅馬開業的Sabatini,至今已有65年歷史,餐廳於1992年落戶尖東香港帝苑酒店,為香港人帶來傳統意式味道,相信不少香港人,可能如記者一樣,第一次吃燴牛膝,紅蝦意粉這些傳統意式美食,都是在Sabatini裏吃到的。今次在維港對岸再設新店,室內設計由著名建築設計師梁志天操刀,令裝潢格局時尚不少。甫進內便見吧枱,入座前可先飲番兩杯。新店採用大量拱形設計,洋溢優雅格調之餘,亦呼應九龍店的圓拱形窗戶特色,讓客人有種熟悉感覺;主餐區設落地玻璃,光猛開揚,客人可以一邊用餐,一邊飽覽維港景色。不過,最令記者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前菜區(Antipasti Table)背後的壁畫,畫上羅馬Sabatini 總店窗外的日常景色,配合拱廊式的設計,甚有意式風情。

當然對熟客來說,即使美景當前,最關心的還是新店能否維持九龍店的味道和傳統。新店跟九龍店一樣,設有大受客人歡迎的前菜區,整個桌面選用卡拉卡塔紫大理石製作,更顯貴氣,大家可以在午餐或早午餐(brunch)時段在前菜區自取前菜。至於單點菜式(à la carte)則保留九龍店大部分的招牌菜,包括自家製全蛋麵配龍蝦及辣番茄汁、自家製焗龍蝦意大利飯,以及自家製焗海鱸魚配車厘番茄、黑橄欖及香薯等。

新店由三十多歲的年輕意籍主廚Marco Antonio Li Voti主理,他恪守傳統,菜式盡量展現意大利的正宗風味,「意大利菜不花巧,大概用6至8樣材料,但要花很多時間準備去煮出鮮味」。招牌的意式蛋花牛肉及雞清湯,便要花上逾19小時製作牛肉及雞清湯,先以慢火煮成蛋花湯,口感綿密又香濃。曾經在英國、美國等地工作的他,將多年所得的烹調技巧應用於意大利菜上,例如意式燴牛仔肚配鷹嘴豆,他便使用自家製四川風意式辣椒油,為牛肚增添香辣餘韻。

記者早前試吃新店部分菜式,當中以意大利麵最出色,事關意大利麵是主廚Marco最拿手及最喜歡的菜式,店內大部分意大利麵均是全自家製作。他滔滔不絕地笑着分享:「作為意大利人,我愛意大利麵!意大利有很多款意大利麵,北、中、南部的做法皆不同。如果許可的話,我很想做給大家吃,展示我們對意大利麵的熱情和文化。」其中只限於新店供應的鴨肉醬粗意大利麵(Bigoli)最特別。Bigoli乃Marco家鄉Venete(屬Veneto區)的名物,當中又以鴨肉醬粗意大利麵最負盛名,Marco回憶起小時候每個周末,家人會帶他到郊外餐廳吃這款意粉,充滿童年回憶,因此他特地將此麵帶進新店。

「1875年,意大利人Francesco Bottene想吃不一樣的意大利麵,於是發明了Bigolaro手動壓麵機,壓製出這種粗身且表面粗糙的麵條。」Marco說新店已引入一部Bigolaro。他先把意大利麵麵粉與粗粒小麥粉(Semola Flour)混合,再加雞蛋,搓勻成麵糰,之後把麵糰放進壓麵機中,壓製成每條直徑約3.5毫米的粗麵條。另外,他選用肉多骨細的米鴨,起骨取肉後,將鴨骨煮汁,再經人手切碎鴨肉、鴨皮等,「要全人手處理鴨肉,原因是用機器絞碎的話,肉會太軟,失去咬口」。他再把鴨肉碎、紅蘿蔔、洋葱等材料煮成鴨肉醬,再與煮好的Bigoli拌勻即成。記者試吃後發現,鴨油香四溢,鴨肉香而不羶,而Bigoli則愈嚼愈有小麥香,非常入味。

牛肉醃製4天 肉味濃郁

新店限定菜式還有意式醃製牛肉。Marco用鹽醃澳洲和牛西冷,每天換去舊鹽,覆蓋新鹽,「這樣可以保持肉色,不會過分抽乾水分(令肉色)變啡」。醃製4天後的牛肉略收水分,肉質更柔軟,油脂更芳香,肉味更濃郁,表面帶微鹹。牛肉表面放番茄、少許苦澀的火箭菜、甜美的無花果,最後刨下微辛的辣根。Marco指水果將按時令轉款,1月會由無花果轉成提子。他建議一口吃齊所有材料,嘗盡鹹、辣、酸、苦和甜味,五味雜陳,複雜但和諧。順帶一提,為延續老店傳統,逢周二至六晚上,現場有樂隊演奏,氣氛一流。●

Sabatini意大利餐廳(國際金融中心商場)

地址:中環金融街8號國際金融中心商場4樓4008號

查詢:2610 0080

文:陳麗斯

美術:謝偉豪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foodie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Food & Beverage]

相關字詞﹕意粉 意大利菜 明報即時新聞 明報副刊 明報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