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觀「小世界」 探索「大世界」

文章日期:2023年12月01日

【明報專訊】走到異地偶遇友人,不免嘆句世界真細小,「但其實你說世界很小,同時在說這個世界很大」,台北雙年展策展人之一周安曼說。第13屆台北雙年展以「小世界」為題,「世界」一詞本身意味廣闊無垠,或許微觀之下別有洞天。世界大小愈趨模糊,延伸出不同的張力,每個藝術家對「小世界」有不同詮釋和衡量標準,從他 / 她的視角洞窺世界。

今次台北雙年展以藝術家的現居城市標示,城市往往影響人的視野。台北老建築不難發現日據時期痕迹,它們在當下如何轉化?城市發展離不開科技,忠泰美術館思考科技的展覽不能錯過之餘,還可到平面和字體設計師開辦的設計專門書店,一窺城市大小面貌。

第13屆台北雙年展由3名策展人策劃——周安曼游走台北與香港,穆柏安(Brian Kuan Wood)現居紐約,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則居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他們帶來的藝術家覆蓋多個地域,參展者逾50人,當中3名來自香港。策展人連同參展藝術家,刻意以現居地標示,周安曼解釋,很難再用國籍來定義一個人,有些人出生、成長、定居地都不同,複雜身分難以定義,倒不如直接從藝術品了解一個藝術家。

「散步學」祖師爺示範觀察城市

雙年展不乏回顧已故的重要藝術家,日本藝術家赤瀨川原平是1980年代《路上觀察學入門》一書的作者之一,即後來「觀察學」、「考現學」、「散步學」等的根源。今次雙年展展出他多幅未曾發表的照片,窺探「散步學」祖師爺如何觀察城市。另邊廂,已故黎巴嫩藝術家Huguette Caland 1970年代在相較保守的黎巴嫩社會創作情慾抽象的自畫像,嘗試透過藝術擺脫傳統加諸女性的枷鎖。

從百子櫃昆蟲參透生命

香港觀眾定必關心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周安曼曾為香港錄像藝術家鮑藹倫策劃回顧展,今趟便帶了她的兩部舊作來到台北。《借頭借路II》(1989)起初為實驗藝團進念.二十面體創作,使用家用錄影器材拍攝演員穿梭舞台的黑色簾幕,然後畫面不斷重複、分裂,形成莫名張力。《循環影院》(2000)在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首次展出,左右搖擺鏡頭模仿閉路電視,24小時拍下東區走廊的行車狀况。鏡頭搖擺令畫面大多時候模糊不清,但是當車輛行駛方向跟鏡頭移動方向一致,車輛影像頓然清晰。

鮑藹倫從錄像切入世界,另一名香港藝術家蘇詠寶自小在父母的藥店長大,習慣從中藥材參透世界。中藥材在百子櫃分門別類,但藥材容易變質生蟲,抽屜裏頭如同藥材跟昆蟲的小生態。蘇詠寶新作《書的形狀》蒐集藥店被昆蟲咬過的藥材,分別排列在牆壁或從天花懸掛下來,地上放置昆蟲咬過藥材後的粉末,蘇詠寶認為像是「人吃餅時留下的餅碎」。觀眾在被蟲咬過的藥材之間游走,恍如走進昆蟲的小世界。「昆蟲整個生命周期大部分時間也可以在一種藥材裏面完成」,蘇詠寶在藥店看到昆蟲完整的生命歷程,當地球也是盛載生命的容器,整個地球就像在藥店裏面。

漫遊「電路板」 看見「隱形」事物

未必每個人接觸過藥材,但每個人都有部電話,香港藝術家唐納天想到電話裏的半導體就是一個大世界。他在今年4月參觀台積電,它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公司,雖然一塊微晶片在台灣製造完工,但是背後經多地製造部件才能成事。同時,每塊微晶片裏有着逾億個電晶體(transistor),由它們組成邏輯門(logic gates)發出信號,微晶片才能有效運算。

他的全新作品《漫遊微觀宇宙》用砂、鋼板和染上熒光黃顏料的水,形塑像電路板一般的地景裝置。唐納天透露,因自己從雕塑出身,很多時候會思考如何製造一個空間,或參考傳統園林和高爾夫球場的地景設計,尤其日式園林能夠一眼盡覽,「日式園林好像將整個宇宙縮小在一個可以一眼看完的地方」,唐納天認為它將事物的尺寸模糊,再分不清楚大與小的感覺。

套用同樣邏輯,《漫遊微觀宇宙》放置展覽地下,放大「電路板」至觀眾能夠漫遊其中的尺寸,甚或走上一層就能盡覽整個裝置,「將平時像隱形的東西變成現實眼前的物質」。儘管日常看不見微晶片的小世界,它卻又是讓現實世界一直運行的物質。

資本主義下 房屋就像監房?

除了3名香港參展藝術家,在香港居住了8年的策展人周安曼還推薦3件作品,或跟香港人的生活經驗有所共鳴。馬賽克磁磚是香港港鐵站常見物料,北京藝術家王衛挑選展覽地台北市立美術館一處不起眼的景觀,用馬賽克磁磚砌成同一景象的磚牆,名為《鏡子》。磚牆刻意放於展覽入口,成為觀眾不能避免看見的景象,周安曼表示,「你看到什麼取決於你怎麼看它」。

香港房屋擠迫,或許周安曼感同身受,於是她提起印尼梭羅藝術家阿迪亞.諾瓦立(Aditya Novali)的《亞洲(虛構)房地產計畫》(The Wall: Asian(Un)Real Estate Project)。這件作品是一個能夠旋轉的燈箱盒子,總共劃分133個立方體,仔細一看,原來是居住空間的微型模型,但當盒子轉到另一面,立方體背後竟是監房。雖然藝術家並非以香港出發,周安曼嘆道︰「我覺得香港人看到,一定會心有戚戚焉。」

在諾瓦立的作品,房屋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就像監房,長居倫敦的藝術家巴赫.諾伊札德(Bahar Noorizadeh)甚至到香港考察,研究香港怎樣成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標誌。她的動畫作品《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以香港為背景,想像一個穿越1997年、2047年的金融科幻故事。

台北雙年展 2023——小世界

日期:即日至2024年3月24日(周一休息)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票價:30新台幣(約7.3港元)

詳情:bit.ly/46OuxqK

文:嚴嘉栢

編輯:梁小玲

設計:賴雋旼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一場show一次旅行]

相關字詞﹕藝術 展覽 台北雙年展 開眼 一場show一次旅行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