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河畔觀影像藝術 潛白夜幻境 窺現實百態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05日

【明報專訊】蘇州河漫長歷史變遷,承載着上海市民的時代回憶。隨着2023年末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亞洲首館在河畔開業,擁有大量歷史建築的蘇河灣區域經活化後,變身為上海藝文新地標。開幕展覽之一「馮立:白夜幻境」是攝影師馮立嘗試以新方式展示自己一系列代表作,近200幅攝影作品透過獨特視角,窺見當代社會中的虛實與奧妙。

Fotografiska首落戶亞洲

攝影博物館Fotografiska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去年10月在上海開設亞洲首家、全球第5家影像藝術中心,為中國以至亞洲的影像藝術創作者提供平台,帶來影像為核心的視覺體驗。開幕以馮立、楊嘉輝、範西和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4名藝術家的特展作為頭炮。其中展覽「馮立:白夜幻境」裏,藝術家以敏銳的鏡頭和觀察力,定格日常生活的非凡之處。

偶遇白霧 攝影實驗起點

強烈紅色牆面、鮮明畫面色彩,展覽海報裏大幅花卉姿態肆意地迎接觀者。「白夜幻境」展廳以強烈視覺效果開始,營造出區別於現實的戲劇觀感,藝術家個人風格一目了然。馮立關注人的當代樣貌,詼諧地捕捉日常生活中偏離常理的幽默瞬間,「充分展現了飽滿色彩和尋常細節的美學潛力」,策展人容思玉(Holly Roussell)這樣描述他的作品。作為上海Fotografiska開幕展覽之一,「白夜幻境」是藝術家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個展,收錄多幅從未公開展示的照片,以重繪其創作發展脈絡。

來自成都的馮立,有着多重身分。他是中醫專業出身,也曾為公務員,拿起相機記錄活動現場作宣傳之用。直至2005年一場濃霧下的偶然際遇,他受成都郊外一次燈會上巨型裝置閃爍的燈光吸引,攝下了之後命名為《白夜》系列的第一張照片,開始他近20年密集且持續不斷的攝影創作實驗,建構出藝術家的風格。

展覽前廳的紅牆和精選作品,牽領觀者建立起對馮立作品的視覺印象;而在撩開分隔展區的幕簾時,燈箱裝置上大幅黑白相片在眼前錯落排開——這是他延續至今的攝影代表作《白夜》系列。此系列作品首次在大尺寸燈箱中展示,意圖還原藝術家在郊外燈會偶遇的白霧,以及創作萌芽階段的啟示意象。黑白畫幅是馮立出於對「攝影」概念認知所選擇的呈現方式;同時,垂直構圖和畫面留白營造出冷峻的疏離感,照片場景如夢似幻,寄託現實卻又游離在外。

拐過「亞洲第一彎」再遇「舞台」

回憶起《白夜》原點,馮立說:「在此之前,攝影工作只是記錄活動現場,瞬間抓得好,曝光準確,沒有主觀想表達的東西。而《白夜》之後,潛意識裏的妖魔鬼怪一下被喚醒,好像靈感乍現。」當時的他感到興奮,然而燈會結束恍如精彩電影散場,回歸日常後,馮立在現實中難以找到能匹敵的奇幻感。直到2006年他來到上海,乘車拐過外灘的「亞洲第一彎」(延安東路高架外灘下匝彎道,已於2008年拆除),看到黃浦江沿岸整個外灘全景時,《白夜》時的偶然感受命運般再現。他稱當時「彷彿看到一個舞台,隨時有表演,城市氣質很科幻。或許這就是上海被稱作『魔都』的原因,像未來世界一樣不可思議」。

他熱中發現「舞台」,也不斷尋找「舞台」上的「演員」。無論在成都、上海,還是駐地創作的巴黎、東京等地,馮立始終抱着旅行心態,保持陌生和好奇的目光,用攝影作為觀察方式。展覽裏大幅黑白照片為「背景牆」,上面嵌有黑框彩色人像攝影作品,藝術家形容後者「把黑白燈箱裏的人放大了」。燈箱人物渺小,有時若隱若現,只烘托魔幻氛圍。而《白夜》之後的大量攝影作品裏,人成為矛盾衝突下富含意味的中心畫面。2000年前後的十多年,中國社會經歷巨大變化,大量舊城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發展迅速,「你很自然地和社會產生共振,在作品裏也能體驗到這樣一種變化狀態,當時我們就活在一個超現實現場」,馮立說道。

馮立長期的攝影創作,始終基於對外界的感知和回應,透過鏡頭看世界。現今社會變化放緩,城市場景呈現同質化傾向,他的作品中也少了些矛盾與衝突畫面。如今馮立試圖回歸創作之初,尋求更內斂的表達,如同《時尚之眼》攝影集系列中《巴黎》(Paris, Fashion Eye)封面的「棉花糖」:遊樂園前3人各持一支粉色棉花糖,恰好遮了臉,既巧妙又浪漫;又如他的新書《黃金灘》裏一張滿是泡泡的照片,「它沒有多餘主觀批判或情感色彩,是純粹的夢幻感受,我現在的想法就是讓自己回到這個夢裏去,回歸純粹來和現實和解」。

馮立的作品帶有強烈個性,每一張照片都能構成獨立敘事,「白夜幻境」展覽採取較為緊湊的視覺展現方式,建立起圖像之間的相互關聯。例如「都市快照」篇章中所有相片以相同尺寸密集縱橫排列,呈現馮立近年來的真實工作狀態。觀者無法一眼盡覽,每次站到同一位置觀看都有新發現,像多副有序陳列的撲克牌,每一眼都是一次隨機重組。

探索藝術與時尚邊界

他通過不斷拍攝積累形成的視覺語言,在國際上其他領域同樣受到關注。2018年他獲邀為著名時尚雜誌System拍攝,首次接觸時尚攝影。承襲一貫風格,在目的明確的商業攝影領域,他表現出更強的創作主動及畫面設計感。他積極地探索藝術和時尚的邊界,試圖保留更多富有活力的紀實感。展覽中「何為時尚?」這一篇章綜合了馮立在時尚領域的實踐,畫面構圖和場景構思展現出他對圖像結合現實的審美經驗。

作為角色相對獨立的旁觀者,馮立雖然身處人群,但常常保持距離,很少主動介入拍攝的人或事物。這成為他看待周圍、和外界保持接觸的一種方式,避免碌碌平庸生活陷入虛無。為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戲劇」場景,他時刻帶着相機保持警覺。對他而言,拍攝就是意義所在。馮立說:「我覺得還是一定要把我自己放到人群中,如果手上有相機,我就相對比較充實」,又認為「沒有什麼比攝影更當代的了」。隨着網絡技術發展,照片成為日常生活觸手可及的記錄載體,拍攝的影像可即時上傳分享,鋪天蓋地的圖像傳播改寫了信息傳播結構。舉起相機創作之外,馮立也習慣踐行這一分享方式,在社交平台發布最新動態,作為對現實的及時回應。

馮立:白夜幻境

日期:即日至2月25日(周一休息)

時間:上午10:30至晚上11:00

票價:120人民幣

地點:上海靜安區光復路127號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

網址:shorturl.at/bJZ34

文:謝緣

設計:賴雋旼

編輯:林曉慧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一場show一次旅行]

相關字詞﹕開眼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