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全人護理和全人教育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23日

【明報專訊】為病人治病,忌諱給人批評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成語據說出自朱熹所說的「頭痛灸頭,腳痛灸腳」。朱老夫子是秉承孔子儒家學說的經學大師,不是大夫,說這話是批評人家解決問題缺乏通盤計劃,只是被動地零碎應付。

醫學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例子多的是。小孩患了尿道細菌感染發高燒,醫生太忙看病要「多快好省」,忽略了給孩子檢驗小便,只是不斷給他退燒藥,不但治不了病,還可能耽擱太久讓細菌蠶食腎臟組織,導致腎功能永久受損。老人家腳踝潰瘍久久不癒,醫生不經細想便認定成因是老人血氣不足,加上不注重足部衛生;殊不知真正病因是糖尿病﹕血糖過高弄到足部血管血流不通和神經失調才是皮膚潰爛的元兇。要是醫生檢查病人馬虎了事,不願抽絲剝繭尋求根本病因,無論怎樣外敷內服向傷口投以猛藥都不管用。病人的血糖不受控制,潰瘍始終不會癒合,最終可能要截去下肢,以及罹患心血管病、中風、腎衰竭、眼底病等其他糖尿併發症。這都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的惡果。

治理身體 也要照料心理

現代醫學注重「全人護理」(holistic care)。醫生給病人看病不再單看表面病徵,要「從一粒沙看世界」考慮病人是否有其他潛在隱疾。醫療方案也不單是治理病人身體,還要照顧病人的心理健康,甚至家居環境、經濟狀况。一向以來,兒科醫生在這方面做得最足。醫學生上兒科課時,老師已不斷耳提面命,要他們注意住院病童家庭的「社會經濟狀况」(socioeconomic status),以及父母的行為情緒,兩者都對兒童健康有莫大影響。數十年前,即使醫療資源比今天缺乏,醫務社工每周兩個早上都和醫生一起巡兒科病房,看看哪個病童需要社工介入,包括經濟援助。這個社工服務,不知何故已給取消了很多年。總之,兒科醫生醫治病人,不但要藥到「病除」,還需着意把孩子弄得健健康康、生長發育得正正常常、生活得快快樂樂,還要「治未病」,讓他們有抵抗預防疾病的能力,才算達到「全人護理」的目標。

全人教育 知識品格並重

給病童治病要注重「全人護理」,教育兒童又應如何?事實上,教育工作者對「全人」的看重,比醫生治病更應過之而無不及。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概念,就是教育下一代,除了灌輸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內涵」和「品格」,例如思考情感、道德、責任感、對待他人的同理心和尊重感、創意和想像力等。「全人教育」一詞雖來自西方,知識技能和品格並重的理念卻和我國儒家的教育思想不謀而合﹕學生除了要學懂禮、樂、御、射、書、數等知識技能,還要培養仁、義、禮、智、信的品格。辦教育而欠「全人」,培養出來的學生即使學富五車,卻可能患上性格缺陷,非社會之福。可是看看今天我們的學童教育,卻好像大幅度傾斜到傳授知識那一邊,看不到重視良好品格培養的痕迹。有人批評現今年輕人沒禮貌、欠缺責任感、不懂尊重別人、沒有同理心;要怪責的,是年輕人自己?他們父母?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

作者簡介: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專研新生嬰兒問題,論盡奇難雜症,月旦醫護界二三事

文:霍泰輝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