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觸下的細膩觀察 法國畫家Delhomme:繪畫更有靈魂

文章日期:2017年03月16日

【明報專訊】古代歷史學家司馬遷游走長江、淮河、沅水和汀水等地考察各歷史人物的故鄉,蒐集大量歷史資料,為他後來撰寫《史記》奠下基礎。法國畫家暨作家Jean-Philippe Delhomme就同樣靠遊走世界各地,把各城風光記於筆下,出版不同畫冊,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家。

Jean-Philippe Delhomme(1a)的父親閒時最愛就是畫畫,而祖父在1950至60年代是Lancome的藝術總監,所以他自小就浸淫在繪畫的氛圍中,難怪他說自有記憶就已經在畫畫,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我從來都沒有計劃過,人生就是不能計劃吧,特別是做藝術創作的。」他說如果我們為自己設下了計劃,就會有「對」和「錯」的方向,那就是對自己的限制。只有豁達地面對所有可能性,才會有新靈感。「我16、17歲時決定要以繪畫為目標,那時完全不知道如何以此為生的,只是每次都是一小步一小步地走過來。」Delhomme強調假如你一開始就計算着自己能否成功,事情就會失去純粹感。當初念藝術時,身邊人人都學着畫畫最合適的顏色配搭和規則,但他不以為然,最後更領悟到其實當中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規矩,於是他開始做起自己想做的事。

如何旅遊需學習 感受活在當下一刻

這種不跟主旋律的性格促使他擁有一雙與別不同的眼睛。「雖然我也很喜歡攝影,但我覺得繪畫更有靈魂,因為你可以認真地觀察一個人或地方。」Delhomme每天都一定會拿起畫筆,畫下他認為有趣、有感覺、有意思的畫面,「畫畫是我的生命,我去到哪裏都會帶着顏料。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好像有些人會每天游泳一樣,雖然我也會寫作,但畫畫是more intimate的。」所以就算是外遊,他每天都會堅持寫生畫下當地風光,訪問當天他就一早起來獨自跑到中環海旁繪畫出維多利亞港的海岸線和高樓大廈。「就算去旅行我都是如常地生活,做我平日會做的事,我希望自己的生活節奏不受地域限制。」他強調旅行時最怕自己變成「遊客」。「如果你旅遊時只去觀光景點,拍張到此一遊的照片,意義其實不大。」他嘗試和當地人聊天,去他們去的地方,並習慣靜靜地觀察當地的人和事。「現代人太容易被分心了,大家有多長時間沒試過好好看看身邊的人和事?If we don't pay attention, we will not be inspired,所以我喜歡花很長時間看着一個人或地方。」

他認為人是需要學習如何旅遊的。「當你去得越多旅遊,你應當不再滿足於景點式的遊歷方式。旅遊不在於你去了什麼地方,而是你如何感受當地,活在當下感受那一個時刻。」所以他最記得香港的是晚上的天星小輪和充滿着來自五湖四海人潮的彌敦道。因為他看事物的獨特性,令他成為不少雜誌的專欄作家和畫家,甚至和Louis Vuitton合作出版了一本紐約繪本,帶大家從他的角度去認識這個城市。佔據畫冊的,絕大部分都不是什麼自由神像或是帝國大廈,而是街道上跑步的人、餐廳門外喝咖啡的人、博物館內看畫作的人、展覽表演的音樂人——人,就成為了他的主角。同樣地,他首次來到香港位於中環的Louis Vuitton旗艦店,他第一樣觀察到的也是不同形態的顧客,之後他把店中不同部分的有趣事物拼貼成一個畫面,花了兩天時間繪畫在Hatbox上(1b),成為獨一無二的聯乘作品。「繪畫又好,時裝也好,所有事情都是有關連的,重點是當中的精神。」

所謂的精神,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生活的選擇。「What kind of life do you want?」是Delhomme留給讀者的一個問題。

文:伍嘉瑩

圖:黃志東、品牌提供

統籌:John Wan 

編輯:余倩婷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The Bu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