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句(一)

文章日期:2017年03月22日

【明報專訊】無意中在網上看到外國有不少關於電影的video,其中有一個頻道,專門做listing,列舉十大最好槍戰場面、十大追逐場面、十大慢鏡、十大蒙太奇、十大電影壞蛋,就連十大開場字幕都有,實在琳琅滿目。看一下就過了一天,時間過得真快。接着想,我可不可以也照辦煮碗,也數一下香港電影的十大?

首先他們可不是隨隨便便的濫竽充數,全部都有根有據,背後都有電影理論支持。例如十大開頭,就得先解釋電影開頭時究竟要做什麼。要一開始介紹主角?還是先解釋人物關係?又或者是製造懸疑?交代故事背景?然後評論員就一一舉出當中最成功的例子。我可沒修讀過電影理論,對港產電影也實在不算如數家珍;但也實在想試一下。從何入手?就從十大經典金句開始吧。在網上輸入港產片十大經典對白,原來都已經珠玉在前,不同單位都先後選過港產電影中的十大金句。從所選名單,不難看出,背後沒有什麼準則。既不在於勾畫角色性格,也不算總結故事重點。被挑選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流行,就是受歡迎。而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可應用到現實生活裏。從《七十二家房客》開始,當中那句「有水過水、無水散水」就早已說得街知巷聞,深入民心。我不知道究竟是坊間早已有此說法,還是借鑑電影;但自此,我們就用水來比喻錢,度水就是借錢。然後離開就一定叫散水,到今天我們仍然流行什麼散水餅呢。當然還有吳楚帆在1964年的電影《香港屋簷下》裏所說的「食碗面,反碗底」。也許吳楚帆過時,可李小龍在《精武門》裏所說的「我少讀書,你唔好呃我」,到今天依然大派用場。

經典對白 潛移默化

除了可以應用到現實中,另一個能夠成為經典對白的條件,不停說然後我們又不停聽都應該是原因之一。無綫劇集從1980年代開始就已經慣用這種伎倆,1980年的《親情》裏那個木嘴輝就由朝到晚都把「係咁先,唔係咩」掛在嘴邊。自從周星馳在《蓋世豪俠》裏說「飲啖茶、食個包」,幾乎全香港人都不再說抖一抖。「飲啖茶、食個包」包含take a break、等一等和別衝動三重意義,絕對應該編入漢英字典裏面。而黃子華在《棟篤神探》裏的「唔使騰、no problem」就更典型,說了「唔駛騰」,就一定要繼續說「no problem」,不然句子就不完整了。當然另一個版本「唔使驚、荷媽響大廳」,都差不多有異曲同工之效。電影因為片長關係,很少角色有口頭禪,阿諾舒華辛力加的「I'll be back」可以琅琅上口,因為他在每一套《Terminator》裏都說一遍。港產片很少這類系列電影,當年的《最佳拍檔》和今天的《賭城風雲》是例外。不過《西遊記》裏孫悟空那句「曾經有份真摯嘅愛情擺係我面前,但我無去珍惜」都無限輪迴過很多次,在《天下無雙》裏出現過,在《情癲大聖》裏又出現,甚至連金城武在《重慶森林》裏都說過同一番類似的說話。

簡單通俗 引起共鳴

我們記得的,我們會在現實裏借用的,都是用來開玩笑,都是用來過癮。就算狄龍在《英雄本色》裏幾無奈地說:「阿sir,我無做大佬好耐啦」。到我們借用到現實生活中,就會變得很詼諧。其實要深入民心,就一定通俗,曲高自然就和寡。愈簡單的對白,愈能夠引起共鳴。不用長篇大論,亦毋須義正嚴詞。《一代宗師》裏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都只是裝瀟灑扮文藝的人才會記得,而且亦只會寫出來,不會說出口。《十月圍城》裏由張涵予飾演的孫中山說到什麼是革命時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革命」,這類名言格言就更不會有人記得(我都是上網查)。不過第一套《家有囍事》裏周星馳患的什麼「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再饒口,都有很多人唸得出來。 

文﹕佘宗明

圖﹕網上圖片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Watch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