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品牌 在地設計 以店舖回應社區肌理

文章日期:2017年03月22日

【明報專訊】上一代的所謂品牌化,可以視之為另一種商業上的殖民主義,將品牌的美學劃一地套於各個地方,亦是不少奢華品牌為了統一品牌形象所行的策略。但如何在發展中不忘本,是不少設計師或品牌所面對的難題。以符合安全標準為本的澳洲純素護膚品牌Aesop,由品牌零售設計及開發主管Rowan Lodge作幕後推手,採取另類策略,以連接當地文化為本。

很久以前,7-11便利店有一個不錯的宣傳口號「梗有一間喺左近」。當然作為護膚品牌,很難在數量上達到便利店的覆蓋率,但Aesop能做到的,是左近的感覺。截至與Rowan Lodge見面時為止,Aesop全球共有78間分店。個人認為其產品設計及店舖設計,比護膚品本身更為出色。而有趣的是當你到全球各地店舖,會發現他每間店子的樣貌均不同,卻貫徹相同的氣氛。如你到京都店,可以體驗到《陰翳禮讚》中的「侘寂」感覺;但來到米蘭Corso Magenta店,則可看1960年代Space Age設計。當中有自家出品,亦有與不同設計室合作,如日本有長坂常,法國及英國則有cigue 等。「我們的店,大都會先作一輪在地研究,了解整個社區,及舖位本身的歷史,與當地的文化人、鄰居等接觸,明白到該區的人情及風景,才着手設計店舖。這樣,出來的店舖便可以貼近社區脈絡。如米蘭Brera店,我們便留下店面原有的肉店招牌,以保留該區鄰里社區的歷史。」Rowan Lodge說。

店舖設計 以當地文化為本

可以是巿場策略,亦可以是另一種發財立品,Aesop有趣的地方,是品牌既有支持藝術家,亦有不少貼合當地肌理的店舖設計。上述的開店前社區考察,對品牌來說是不必要的,畢竟這類調查,都未必有相對的投資回報。「我們在開店前,有此考量,是因為我們能為街道脈絡及社鄰出一分力。與當地社區互動,比傳統純粹貨銀兩訖的方式更見重要及潛力。我們會策劃當地的社區空間,亦會在人力上及素材上就地取材。取材方面,我們都希望素材來自250英里半徑範圍內。一如我剛在選擇墨爾本新店的木材時,亦會先作篩選在地木材,然後才決定品種及處理方式。」

Simplify、Reduce、Refine為設計方針

Aesop的店舖設計,某程度上是一種保育工程。一方面會保留店面貼合街道或社區的原有風貌,另一方面亦會發掘歷史,並以室內設計作為演繹手法。「我們不一定選與同業密集的地段。反之,我們會發掘最具人氣的新地段,如那處有最具影響力的咖啡店、餐廳及書店的所在之處,因為那些地方,才是真正的人流集中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都會採取Simplify、Reduce、Refine為設計方針。以過去一年為例,我們一共與50個不同設計室合作,而首個任務,是不斷簡化設計,而非注入更多元素。有了社區考察的好處,我們能在設計上盡量保留建築物原貌及特質。以由James Plumb設計的倫敦店為例,我們發現英國前首相William Lamb於1577年發現水道並將水引入該區的歷史。於是我們將該店的貨架與水管結合,以呈現當中歷史。又或是巴黎Le Marais店,我們解封了本身被封的大窗,讓大家看到窗後的花園景觀。」

以感官與顧客建立關係

另一個品牌的店舖設計簽名式,是利用物料說故事。「我們希望能以感官與顧客建立關係。除了店內的香氣,我們會按每日的不同時間及季節來調節店內燈光,以示對員工及客人的尊重。又或是店內亦有由駐墨爾本的音樂策劃人,來為每間店作曲及選曲。但我們更重視每間店所用的素材。如位於墨爾本James Street的店,則用上玻璃纖維,出自當地設計室March Studio的手筆,以Anish Kapoor雕塑線條及木船倉為靈感。」

作為一個精油香氣護膚品牌,品牌本身最着重的是感官體驗。品牌的室內設計以五感入手,但最重視的,其實是手所帶來的觸感。「我們一向以手作為切入點,所以我們在外國作護膚諮詢時,顧客願意享受店員親手提供的服務。所以我們每間店,都會有洗手盆,作為整家店的心臟部分,為每家店必備的設計元素。這個設計,不單能讓人展開對話,亦能讓人能自然地作肌膚接觸。」

文、圖﹕Dawn Hung(www.sedimento.co)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