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廚餘再續前緣

文章日期:2017年04月20日

【明報專訊】上星期參加了某大專院校的廚餘審計工作,整個上午守在校園內其中一個飯堂後欄的垃圾房裏,逐袋垃圾打開,先將袋中大件可回收物取出,然後稱重,據此估算校園每天產生廚餘的數量。我多年前曾經參觀過一間位於流浮山的廚餘處理廠,親身體驗將廚餘分成肉食和蔬菜米飯兩個類別處理,因此對觸碰隔夜廚餘並不感到陌生或抗拒,但這次再度重遇廚餘的經驗還是非常震撼。

廚餘:整袋白飯 幾十包未開菜心

首先,雖然校園裏放置了不少三色回收桶,可是分類回收似乎止步於由連鎖快餐集團投得經營權的飯堂門口。除了紙皮箱外,其他可回收物都被當成垃圾扔掉。我從垃圾袋中取出的可回收物包括:飲品膠樽、汽水罐、超大型午餐肉罐頭的吉罐、豉油樽、魚露樽等。

其次,廚餘分為上欄和下欄兩種:上欄,即烹調過程中產生的廚餘。下欄:即烹調過程後產生的剩食。審計當日,發現兩者皆有,前者包括幾十包未開封的菜心、一整袋雞蛋殼;後者則有一整袋白飯、好多袋賣剩的餸菜、以及更多袋食客吃剩的飯餸、夾雜着飲畢凍檸茶後剩下的檸檬片和膠飲管……執筆之時,我正在廣東福建兩省旅遊,途中經過無數的菜田和稻田,看見農民辛勤工作,也看到稻田裏整齊排列着用人手逐一插的秧,想起全球每日有數以億計的人餓着肚子入睡,想起粒粒皆辛苦的米飯居然整袋在垃圾房中出現,更覺世事荒誕悲涼。

飯堂有責任減廢

據了解,每當校方在飯堂內推廣惜食免浪費,廚餘的數量都會顯著下跌,這證明了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例如要求少飯)確實能減少廚餘。可是更多的廚餘似乎是在廚房裏面產生的,減廢的責任應由經營飯堂的連鎖快餐集團來負責,不應只顧追求效率和利潤最大化而將新鮮蔬菜和米飯掉落堆填區,校方亦應該積極考慮在將來的飯堂經營權投標文件中加入強制要求廢物分類和減少廚餘產生的具體條文。空洞的承諾如「經營者須配合校方的環保措施和宣傳」已被證實為毫無效用。

我期待垃圾徵費盡快立法並落實執行,促使廚餘生產者承擔其應負的生產者責任,致使他們減少製造廚餘,並積極為廚餘謀求比堆填區更佳的出路。

文、圖﹕彭凱恩

gogreenhongkong.wordpress.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