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之言:不夠瞓、空肚上陣 增熱衰竭風險

文章日期:2015年10月12日

【明報專訊】「熱衰竭」乍聽跟「中暑」雷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嘉美(圖)指兩者同為身體過熱,但嚴重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當體溫超出正常的37℃,又未去到屬於中暑的40℃時,身體首先會抽筋,再漸漸變成熱衰竭,徵狀包括腳步虛浮、疲倦、作悶作嘔和焦慮等。她指,患上熱衰竭應立即到陰涼地方休息,喝大量凍水或電解質飲品,用凍水(忌用冰水)抹身或冲身,亦可用毛巾包裹冰塊或退熱貼降溫,甚至吹風扇或涼冷氣,直至徵狀消失或體溫回復正常為止。

若不及時降溫,體溫或會升至40℃或以上,便屬於中暑。關嘉美直言,中暑情况比熱衰竭嚴重得多,會冒汗、出現妄想、換氣過度(即氣喘),繼而全身橫紋肌溶解(環繞骨骼的橫紋肌細胞的肌纖維膜受損)、肝和腎衰竭,有可能昏迷甚至死亡,需即時送院治理。但她強調,如有熱衰竭徵狀,身體嚴重不適,亦應即時報警求助。

關嘉美認為,身體狀况「好Fit」的話,熱衰竭出現的風險不高,但如果出發前睡眠不足、太累、脫水、患感冒或肚屙,加上熱身不足或空肚做運動,患熱衰竭風險大增,出事後亦較難復元。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運動旅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