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達人:70歲浪攝遊 坐上開往南美的slow boat

文章日期:2016年03月06日

【明報專訊】每個人跟這個世界溝通,都有自己的方法,有人用講的,有人寫字,有人畫畫,梁家泰就用他的相機。

過了生日就七十歲的梁家泰,人生之中,不少時間都在路上,扛着相機四處跑。

梁家泰是香港的資深攝影人,行內都尊稱他泰叔。

泰叔是香港攝影文化協會前會長,籌備了首兩屆香港國際攝影節。

七十年代曾為《號外》拍封面照,當過聯合國特派攝影師,亦為《國家地理雜誌》拍過照,於香港、歐洲、美國及東南亞等地展出不同作品,得過不少本地及海外獎項。

他的寫實攝影路,始於上世紀末。

一九八二年,當時內地剛剛開放,他便帶着相機,乘火車由黃河源頭拍到海口,及後足迹遍及東南亞等地。

三十多年後,他又有新嘗試,與太太坐「順風船」,登上遠洋貨輪,橫越太平洋,於南美下船後,又浪遊三個月才歸家,作品將於三月中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展出,名為「浮瓶‧浪跡:梁家泰多媒體攝影展」。

35天遠洋 跟着貨櫃去南美

比起三十年前,旅行變得容易,由香港飛到南美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飛行時間不過23小時,泰叔卻選擇了最慢的方式,花35天才到達目的地,只為享受「在路上」的過程。「坐飛機好悶,所有飛機及機場都差不多,旅程又要安全檢查,受苦多過咩咁。由一點去第二點,坐在一個鐵盒裏,中間你完全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於是我想找一個慢一點,能看清楚同欣賞過程的方法。」

郵輪旅遊團大受歡迎,既可下船觀光,船上又有娛樂設施,豈不更好?泰叔說,工作時試過坐郵輪,連吃飯也要排隊,稱不上享受:「三千人困在一個地方幾十日,對我而言是苦事。貨櫃船上,只有我跟太太是客人,船公司也沒怎麼限制我要做什麼,有好多時間,讓自己去觀察、感受。」

花了半年,又託朋友幫忙,才找到一間法國船公司,讓他們付費同行。太太很高興能一起出遊,泰叔笑道:「我沒逼她上船的呀!」二人在深圳赤灣登船,經過香港、台灣高雄、內地寧波、上海、青島、韓國釜山,接着橫越太平洋,抵達墨西哥,再穿過巴拿馬運河,最後於哥倫比亞下船。途經多站,下船觀光的機會卻不多,「現在幾百個貨櫃,上下貨都只是幾個小時,碼頭離城巿又遠,下船逛完再回來,可能船已開走,只有在墨西哥時有個小港口,可以下去個多小時望吓」。

那麼,三十五天,扣除那個多小時,剩下的八百三十八小時都在船上過。泰叔夫婦連同船員共二十八人,船上除了基本設施,就只有五千個貨櫃,生活還原到最簡單。自動化操作下,船員工作量不多,就是查天氣,檢查航道等,每天的娛樂除了到健身室做運動,便是看一早下載的電視劇,或給家人寫信。生活中最大的驚喜,就是來自大自然,「有次大副好緊張,話有四條海豚,好過癮,但去到走晒!」泰叔笑說。

甲板慢活 看天看海

環繞船的甲板走一圈,約需半小時,泰叔拿了相機邊走邊拍,時間就更長。在船上,除了三百六十度的海景,另一個奢侈,是時間。沒手機,沒互聯網,每天就是看看書,拍拍照,跟船員聊聊天,而且將預先準備的「瓶中信」拋進太平洋(見另稿)。「慢活是有時間欣賞、體驗生活,就算做的不是多姿多采的事,也可慢慢享受,問題是你要給自己這個時間、機會,慢慢看世界是怎樣的。」

最大的樂趣,是看天、看海。「海的變化好犀利,近陸地會綠一點,到了太平洋中央,是你想像不到咁藍!由日出看到日落,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有時個天會變成紅色。當你有時間深入觀察,分分鐘都有新發現。」泰叔笑說,太太從來不愛拍照,但在船上的日子,每早起牀都會拿出他送的相機,滿是期待的由房間窗口拍出去,拍天,拍海,拍貨櫃。

而泰叔的窗口,是他的相機。今趟旅程,他只帶了一部富士X100S相機,鏡頭不能換,是35mm的定焦鏡,正好跟數十年前他第一部相機和鏡頭差不多。剛出道時,資金不多,一部殘舊的徠卡相機加一支鏡頭,一用就是好幾年。多年來走遍大江南北,最後返璞歸真,又回到一機一鏡的老習慣,「有人說這是器材的限制,但這也是給你好多自由,不用常想着用哪支鏡、zoom唔zoom,反而可專注心目中的畫面,你一望就知點影,企咩位,專注構圖,時間,光線」。

「明白多啲這個世界,是我的心願」

泰叔語氣謙和,聲音不大,說話前會想一想才開口,大概算不上是自來熟的性格,但看他的照片,就像站在相中人的旁邊,感覺跟相中人很接近。展覽中,除了船上拍的照片,也有泰叔下船後漫遊哥倫比亞、智利、厄瓜多爾、秘魯和古巴的街拍。相片大多是光明正大地,走過去就拍,按下快門的一刻,是與相中人的無言默契:「不是講嘢,而是剎那間的心靈溝通。」

同樣喜歡街拍的紀實攝影師Steve McCurry說:「對浪遊、觀察的迫切渴望造就了我的人生,而相機就是我的通行證。」(My life is shaped by the urgent need to wander and observe, and my camera is my passport. )

半生相機看世界 持續「在路上」

由八二年開始到內地乘火車旅行,多年來四處走,到今次的船上浪遊,泰叔意猶未盡,笑說接下來還有旅行計劃。半生拿着相機逛遍不同角落,只為多了解這個世界。「不同人有不同的生活辦法,這個世界有無窮盡變化,我想看得愈多愈好,可以明白多啲這個世界,是我的心願。」

在秘魯的Cusco,泰叔過了個與別不同的聖誕。當地的原居民都信奉天主教,聖誕當天,會帶着象徵初生耶穌的玩偶到教堂彌撒,領過聖體,就代表聖靈進入玩偶,有如中國人為佛像「開光」。村民會穿上漂亮的衣服,拿着領過聖體的玩偶沿街載歌載舞,歡天喜地把「小耶穌」接回家,放在道具馬槽的佈景中。「好震撼,沒想過聖誕節可以是這樣!」

「全世界的人都一樣,對生命都是差不多同樣的要求,要求快樂、安定,可慢慢在心靈上、身體上有所進展,但因為地點、生活、文化環境不同,人人對生命都有不同的演繹方法。如何在不同中找相同的地方,在相同中找不同的地方,是我的興趣。」

至於他演繹生命的方法,大概就是拍照。年輕時,泰叔本來於美國攻讀電子工程,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工作不久,卻毅然隻身跑到巴黎學攝影,回港後開影樓,成為本地第一代專業攝影師。問及他如何演繹自己的生命,泰叔綻出一個由心而發的笑容,「我覺得我是個相當好運氣的人,可以做到想做的事。有時跟人談天,(別人)話我鍾意影相,但要打工,但我的工作及生活就是影相,我覺得好幸運。」

泰叔的攝影師之眼

訪問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進行,為配合「海」的主題,我們請泰叔一起步行十分鐘,到海邊拍照。當天下着微雨,天氣陰冷,泰叔走到海邊,看了看,主動提議跨出圍欄外,冒雨坐到大石上拍照。拍人無數,泰叔被拍的經驗卻不多,他笑着說不好意思,坦言不習慣待在鏡頭前,但仍盡力配合,走到不同地方擺姿勢拍照。

泰叔對身邊的環境非常敏感,趁攝影師換鏡頭的空檔,就好奇走近海邊瞧了瞧,笑道原來海水很清澈;走在路上,又留意馬路旁的新建築;到學院校舍的平台拍照,甫步出電梯,便留意到光線可能太暗,大概這就是攝影師的眼睛。「若只得一支鏡,好多時我會走來走去,行路S形,有時快、有時慢,看有沒有好位置,或等他(被攝者)走過來。當你熟習部相機,不用想便知道可以做什麼,未影之前,已經知道張相係點。」人機合一,不過如此。

泰叔說,每個人的眼睛都不同,看東西的習慣都不一樣,而35mm的焦距正好適合他的眼睛,由初出道用的第一部相機,到多年後帶上旅途的隨身相機,始終如一。透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泰叔眼中的世界,而相機的取景窗,也是他獨一無二的「攝影師之眼」。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與這個世界相處,有人用講的,有人寫字,有人畫畫,有人拍照。

「瓶中信」計劃

泰叔邀請又一山人、尊子、葉錦鴻及賴恩慈等32名好友撰寫「瓶中信」,內容由文字到繪畫都有,其中更有人將新生命的超聲波照片放進瓶中。泰叔在乘船時,每天將一個瓶子拋向太平洋。八個月後,其中一個瓶子幸運地在加拿大被海洋生物學家Carla Crossman拾獲。Crossman將與泰叔及其他參與「瓶中信」的藝術家,出席於3月19日的「慢活‧偶遇」研討會,詳情可瀏覽展覽網頁。

「浮瓶‧浪跡:梁家泰多媒體攝影展」

日期:2016年3月18至5月30日(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8時(逢星期二休館)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Gallery

將軍澳景嶺路3 號(調景嶺地鐵站A2 出口)

綱頁:www.hkdi.edu.hk/hkdi_gallery

查詢:3928 2566或hkdi-gallery@vtc.edu.hk

文﹕黃熙麗

圖﹕鄧宗弘、受訪者提供

編輯﹕屈曉彤

sundayworkshop@mingpao.com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