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視已成雞肋
資深電視人指點迷津

文章日期:2015年04月24日

【明報專訊】香港電視業發展近60載,1970年代屬黃金歲月,廣播道「五台山」曾有無綫麗的佳視「三國爭雄」,台前幕後人才輩出,觀眾最有福。港產電視精英磨練夠、轉數快、實力厚,造就80、90年代香港電視製作興旺,港劇尤甚,透過影帶發行,雄霸東南亞遠征美加,俘虜無數華人觀眾。然而千禧年開始由盛轉衰,近年與內地、韓國製作在網絡世界較勁更遭遠遠拋離。

亞視不獲續牌,港視開台無期,兩家新台啟播日未定,港台聲言難以無縫交接,未來一段時間,免費電視頻道會否獨剩無綫?面對前所未見的谷底,香港電視業該往何處走?請教麗的與亞視年代,曾以劇集和資訊節目打得無綫陣腳大亂的資深電視人蕭若元和鄧婉媚指點迷津。

蕭若元直言,今時今日的香港電視工業已成雞肋。「點解勸王維基不要做電視?因為這是日落行業,若純粹做電視,真的不知道如何生存!」過去半年,《選戰》和《導火新聞線》先後掀起網上追劇小熱潮,但他認為香港拍劇成本太高,既難如無綫「慳皮」,又無法與落重本的內地劇競爭,他認為王維基以劇集作主打,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港視每集預算約100萬,無綫只花幾十萬,內地已經去到300萬一集,想吸引香港觀眾收看就要拍很本土很在地的內容,但尋找海外市場相當難。」另一方面,拍劇取勝與否還看觀眾資質,「不是拍實景或製作好一點就能贏,當你的劇集比無綫好30%,觀眾是看不到分別的」。他建議開拍中港兩地同樣受歡迎的題材,抵消高昂製作開支,亦要積極開拓播放途徑,將電視頻道、互聯網、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站4者結合,方能找到出路。

優質清談節目 名嘴難求

香港電視市場畢竟太獨特,要對付「巨人」無綫,蕭若元謂,劇集之外,應覷準其弱點,大舉製作另類節目。「總之你(無綫)做A我就做B,要觀眾一睇就知。」在美國,清談節目擁躉眾多,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Jimmy Fallon及Ellen Degeneres等名嘴統統身價高企,以此推論,蕭若元認為製作優質清談節目更能抓緊觀眾,「當然不是做《把酒當歌》啦,如果娛樂Talk Show香港也做得好,就是突破,製作成本低,對手難抄襲,且觀眾都是知識分子,能吸引有質素廣告商」。但他承認,清談節目要好看不易為,他舉例,已故的Johnny Carson由1962年起擔任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The Tonight Show主持,一做30季,奉為美國一代笑匠。「有人不停跟他講笑話,如廁時亦然,他覺得好笑,就會記低,還要很多人構思對白,若想將節目做好,電視台要有足夠支持,TVB的《今晚睇李》,明顯做得不夠認真。」而敢言、不怕得罪人也是主持人應有的特質,奈何香港具備如此質素者不多,就算發掘新人亦要時間培訓。

再做《睇真D》《他鄉》 死硬!

從宏觀到微觀,曾經打造多套經典綜藝及資訊節目的鄧婉媚(Joani),訪問時語重心長的「告誡」尚在電視圈打滾的製作人和創作人:切忌故步自封,複製成功節目「食老本」,尋找現今世代未有人涉獵的空間,以及能夠打動觀眾的元素才是關鍵。

90年代資訊流通緩慢,花邊八卦小道消息供應有限,造就《今日睇真D》彈起;另邊廂,97回歸,彼時年輕一輩熱中「認中關社」,加上內地經濟未如今天蓬勃,很多中國人漂泊海外謀生,成為《尋找他鄉的故事》的創作基礎;放諸今天,新聞半日變「舊聞」,港人對內地暴發戶心態感厭惡,社會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故Joani堅決向重複說不:「做人可以留戀一點點昔日光輝,但必須向前走,所以每次有老闆搵我再做《睇真D》和《他鄉》,我覺得錯晒!今時今日再做同一樣節目,死硬!」

她解釋,做綜藝資訊節目,最重要是給予觀眾視野。當今天下紛亂,怨言滿天,愛變得罕有,所以她創作《飄》,走訪昂山素姬和一行禪師等,冀令觀眾知道原來有些人願窮一生時間和心力令世界變好。「看罷,你會覺得世界可以很大,而不是只談買不買樓。」至於《挑戰》,去越南行韓松洞,勇闖瓦努阿圖活火山,到美國追蹤龍捲風,是呼應當今年輕人喜愛抗爭與挑戰的心態,絕非吃喝玩樂,而是征服任務。「任務有可能失敗,主持人怎樣面對呢?我覺得當今的後生仔和中產會想看這個節目。」

製播分途 促進發展阻獨大

回到現實,自從2001年《百萬富翁》大戰《一筆Out消》後,香港電視業衰退加劇,無綫霸權愈見明顯,雖然亞視2007年易主兼斥資更改台徽,依然無法扭轉弱勢,就算由鄧特希工作室承包製作的重頭劇《法網群英》,有強勁演員班底,最高收視亦只得6點(約38.4萬觀眾),蕭若元批評政府對電視業發展的監管和扶助嚴重不足,令無綫恃勢凌人:「全球有1.2億人講廣東話,香港始終有很大優勢,但TVB獨食了這個市場,而他們製作的節目愈來愈不創新,將70、80年代贏回來的海外市場統統喪失,這一點TVB不可原諒!其實30多年前我已主張要限制TVB霸權:不能擁有藝員、做藝人管理生意,不能夠拍電影,除新聞外不可有自己製作,要從外面買回來,黃金時間晚上7至10點只可以播一線劇等。」他的主張其實參考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1970年頒布的電視法案《黃金時段進入規定》(The Prime Time Access Rule, PTAR),規定3家免費電視台的自製節目數量,避免他們壟斷電視製作市場,製播分途,促進行業發展,法案於1996年廢除,現時美國的電視業依舊興旺。「TVB的霸權,就是香港創意工業衰落的原因。」他說智能電視和機頂盒世代降臨,奉行大工廠式製作的無綫注定滅亡。

■Profile

蕭若元

資深傳媒人及著名編劇

70年代港大歷史系畢業,1976年由無綫過檔麗的電視任新聞主播,其間獲賞識創作劇集,麗的工作5年間曾任總監特別助理、節目策劃經理及第一台副總監,曾參與創作劇集《大丈夫》、《大家姐與大狂魔》、《鱷魚淚》、《奇女子》、《天蠶變》、《浮生六劫》、《大地恩情》及《I.Q.成熟時》等。

鄧婉媚(Joani)

資深電視製作人

港大文學院畢業,主修英文,1988年加入無綫綜藝組當見習編劇,1991年過檔亞視,曾監製《尋找他鄉的故事》、《今日睇真D》;2005年重返無綫創作《向世界出發》及《活著》;2011年再回亞視製作《香港有飯開》;翌年轉職港視,先後製作《挑戰》及《飄》。

文:蔡俊業

圖:黃志東、余俊亮、陳淑安、《明報》資料室、政府新聞處

編輯/蔡曉彤

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