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陋室為家半載學藝 糖畫先生 20歲冒昧河南拜師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11日

【明報專訊】這幾年,中學生放假興去遊學,大學生畢業儲錢去工作假期,此等活動都有限期,工作假期要趕在30歲前申請。高曉明也趁這而立之年前和女友到澳洲享受了一年工作假期,如果說澳洲是浪漫之旅,那他20歲未滿時單人匹馬,跑到河南農村拜師學藝,必定是大膽之舉。

他常常頂着帽子,有時是一頂貝雷帽,或是草帽,剛滿三十歲的高曉明還有一個標記,就是糖畫。他會用糖來畫畫,他叫自己做「糖畫先生」。

高曉明的英文名是K,他說這個只得一個字母的英文名,沒有什麼特別,就是貪它簡簡單單,容易發音。10年前,K也是抱着很單純的想法,想學藝,就按照朋友給他的名片,打電話給素未謀面的韓平安。

「我打電話給他,他約我在一個停車場見面。當我到達後,發現那個停車場很陰暗,我才開始擔心,不知一會閃出來一個怎樣的人,我可能隨時失掉兩個腎……」

大學課程不合寧棄讀

那年,K中七畢業後,他如大部分學生一樣報讀專上或大學課程,他說自己讀書並不很用功,高考成績剛好可以申請一個大學的理財課程。那年上大一,他覺得課程很不適合自己,就毅然停學。「現在大學學位『通貨膨脹』得很厲害,擁有一個學位也不一定有美好的前途,我覺得沒必要勉強自己,花時間花金錢去完成這樣一個課程。」其實那時,K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某天在文化中心外路過,見到有人在擺檔賣小手作,看了感到有興趣。

「那人是將一條金屬線屈曲成為一件飾物,飾物上面是一個英文名字的串寫。」K愈看愈喜歡,他不是打算把飾物買下,而是請對方教他做這手作的方法。

「那人跟我聊起來,當他知道我來自單親家庭,有家庭負擔,就答應教我。」K花了一段時間學藝,學會之後就像他的師父一樣在街上、在一些活動中擺賣。他漸漸認識了一群行家,其中一個朋友做銘刻工藝品,跟他聊天的時候,K想起曾經見過,也像銘刻一樣源自中國的工藝——糖畫。糖畫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技師會以融化的糖漿畫出圖樣或文字,然後在糖漿凝固之前以一條木棒支撐着。看起來像棒棒糖的糖畫,據說跟明朝時的「糖丞相」很相似,不過當時主要用作祭祀。

K的這位朋友記得,在一次活動中認識了一位做糖畫的老師傅,還有對方的名片。K對糖畫很感興趣,於是就打電話聯絡身在河南一個農村的韓平安。那個約好見面的幽暗停車場,沒有跑出來半個壞蛋,遠遠蹣跚步至的是一個穿棗紅色粗布褂子黑褲、上了年紀的男人。

「我們坐在停車場旁路邊的一個石壆上傾談,他就像教我屈金屬線首飾的老師一樣,問起我的家庭背景。當他知道我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有擔子,就答應了。」

K說,糖畫技術是韓家家傳的,基本上不作外傳,師父願意收他為徒,也就是當他親人子侄。學師的日子,K在師父的河南家住下來,一住就是半年。

「農村的房子較簡陋,沒有洗手間,我和師父有時會睡在同一張牀上。農村人習慣在地上吐痰,家裏衛生情况不太好,水泥地板總是濕濕的,天氣熱的日子會有陣味道,像公廁。」

吃飯、學師、起居,都在那個完全脫離都市人標準的房子,這個說自己讀書不用功的孩子,那半年,每天從早到晚不停反覆練習,當屋子裏的味道實在太難聞,才會走出外面抖一抖氣。

反覆練習 摸索煮糖火候

糖畫工藝擁有數百年歷史,K學習這樣的傳統工藝,最困難的地方當然不是克服生活習慣和衛生等問題。「我們用的糖以麥芽和蜜糖做,煮糖的過程控制火候很重要,過熱就會變黑,溫度的高低誤差不可以超過2%至3%。不過就如同祖輩煮飯燒菜,師父不會告訴你確實要花多長的時間和分量,也沒有告訴我確實的溫度,一切都要憑經驗。」

嚴肅嚴格,是我們想像中的傳統師父形象,K說,韓師父雖然貴為國家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卻沒有高不可攀的架子。「他的人很沉默,說話不多,偶爾會提起年輕時文革的經歷,他不是那種會令人膽怯的老師,常常鼓勵我。後來他太忙工作撞期,還會讓我做替工。」

可以代師父出馬,可見K的手工不錯。滿師後,徒兒要「下山」。師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果在香港掛起這個頭銜,生意大概會不錯,但他卻沒有這樣做,回港後只是重操金屬線首飾的故業。

作品不達水平不展示

「我是一個選擇性的完美主義者,有些東西很隨意,例如到農村拜師的那段日子,每餐都是吃幾條青菜一個饅頭,那不是問題。但講到工藝,就會很執著,例如作品沒有一定的水平就不會展示於人前,例如學到的技藝不一定要用來營生,那些年我甚至不曾在別人面前展示過自己的糖畫作品。」

K對於怎樣過生活也很執著,經營手作生意,他不會拼命賺錢,一年工作的時間只有兩個月左右。其他日子,他會去看電影去露營,四年前還跟剛大學畢業的女友一起到澳洲工作旅遊,在街頭賣藝,他賣工藝,女友演奏古箏,兩口子又試過在雪山旅館做清潔工負責洗廁所,這樣子生活了一年半。

好不逍遙。差點忘了K說過他是來自單親家庭,是有家累有擔子的人……

K的父母年輕時從事餐飲業樓面工作,由於二人接待客人態度熱誠親切,父親口才了得,很容易和客人混熟,在一個機緣下,一位日本顧客邀請他們往京都一家酒店工作。幾年下來,除了學得一口流利日語之外,他們還儲得一筆錢回港經營酒樓。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全盛期擁有三四間酒樓,K曾是一個擁有幸福家庭的太子爺;但五歲時父母離異,K看着很勤力也很能幹的媽媽,怎樣咬緊牙關身兼多職把孩子養大,他除了佩服母親的毅力,也明白自己在家中的責任。他雖然沒有選擇不停工作不停掙錢的生活方式,卻一直有給家用,到澳洲之前也儲夠一筆錢留給媽媽才起行。

「媽媽覺得我以這種模式工作也能賺到不錯的收入,常常問我為何不多做一點生意。」他笑了笑說,「我在澳洲的日子發現了不一樣的世界,原來人可以很平等的生活,即使你只是一個清潔工人」。

不喜跟別人做相同的東西

K跟父母一樣都擁有異地奇遇,和一點點冒險精神。說着說着,他一直珍藏起來只供自己欣賞的糖畫工藝,究竟什麼時候才出台?

大概七八年之後,也是因為K的一個執著。「那時金屬線首飾的手作人愈來愈多,有些行家還會定出很低的價錢,我不喜歡跟別人做相同的東西,我希望可以獨立存在,更加不喜歡別人『頂爛市』,於是就決定放下這門手作,開展糖畫生意。」

作為Mr. Candy Art品牌的創立人,K今天是糖畫先生,他會在商場搞pop-up store,也會在市集和婚宴中出現。他不會埋頭埋腦想着如何賺更多錢,卻會努力克服性格的弱點,一方面處理好公司的文書細務,主動出擊開拓客源,另一方面鑽研糖畫工藝的新技術。

最近正在嘗試製作武將人物圖樣及立體造型的K,說開業以來令他覺得不知如何是好的一件事,與創作無關。「常常有客人問我,這工藝是從哪裏學回來。因為我和師父認識和拜師的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明白,我相信客人也未必會花半小時來聽我講故事,就簡單說是家傳的。這篇報道出來之後,我擔心人家會覺得我欺騙他們,你可以在文章中解釋一下嗎?」做人忠誠老實也應該是K的執著。

幾年前,80歲的師父過身了,除了師父傳授的技法,K會好好記住的還有老人家在文革時把家傳工藝藏起來不敢告訴別人的那段苦日子、師徒倆在出席村民婚宴喝得醉醺醺,還結伴到梨花園觀賞遍地鮮花的午後美景。「師父若知道我和他的故事被報道,一定很高興——我想,他坐着腼腆地笑的機會較大。」徒弟的語氣中帶着感觸。 

■Profile

高曉明

糖畫先生——高曉明K Ko,從事民間工藝的工匠。20歲那年毅然從象牙塔跳出來,拜師和自學多種手藝,擅長糖畫、金屬線扭花及金工雕刻。經常游走在婚宴、生日會和政商節慶場合,作到會表演娛賓。他不喜歡被稱為「藝術家」,覺得這詞被濫用,能當一名稱職的工匠就好。

文﹕劉倩瑜

圖﹕蘇智鑫、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美術﹕明報美術組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Peop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