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我不是社會主義者。」 難道由資本家話晒事?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22日

【明報專訊】「我不是社會主義者。」參選特首的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早前出席座談會時強調。

「政府角色盡量拉近貧富距離和兩極化,但這不等於社會主義,我當社會福利署署長時,鼓勵市民自力更生。」有記者在林鄭月娥宣布參選特首的記者會上,問她怎樣游說商界支持,因商界擔心她側重福利主義,她如是說。

不熟悉社會學的話,或許你有疑問,社會主義=福利主義?增加福利政策=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應較少福利?

「自力更生」概念植根每個香港人思想中,獅子山精神,即使一日工作十二小時,壓力大都要頂硬上,現實是不少人仍然捉襟見肘、住劏房。在資本主義下,工人被剝削,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是事實。

資本家反對提高社會福利,認為在搞社會主義不足為奇,不過,這句說話其實並未說完,他們沒有說的是,社會主義的出現,正正是反資本主義的自利、只有資本家話事。

社會主義﹕控制資源分配 政府有責

社會主義興起的背景,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中資本主義導致的經濟不平等下而產生。

社會主義的基本信念是人人平等,社會資源由大眾擁有,而非落在少數資本家手上。要達到此目的,政府有責任控制社會資源分配,讓人民平等享用。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蕭裕均表示,「社會主義作為經濟制度的角度,強調擁有權由公眾或集體擁有,並以民主方式營運,例如一些公社組織。社會主義作為政治的意識形態,強調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盡量達至平等。再分配是重要的機制,因為可以令社會不同人所得的不會相差太遠。提到再分配機制很多人會聯想到福利,因為福利是主要的再分配機制,由政府再分配出來。」社會主義引發的危機是生產力低落,但並非沒有參考價值。

勞工用完即棄 誰都可被代替

《基本法》訂明,香港回歸後將繼續實行資本主義,五十年不變。但什麼是香港現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法》沒有清楚說明。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理論基本上是打對台,一般而言,資本主義強調自由競爭,互相競逐利益,以「自利」作為經濟制度運作的力量,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愈少愈好。資本主義社會下,職業分工化,專門化,勞工沒有獨特性,每個人只是一顆小螺絲,「用紙碟形容更貼切,用完即棄,隨時可找人代替」,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說。

資本主義一大特性是工人以自己勞動力生產的商品被資本家佔有,然後工人再以薪水來買自己生產的商品,使人的勞動力以及勞動下的產品不屬於自己。

香港人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對資本主義卻未必很了解,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撰寫的《社會政策的觀念和制度》中提到,「一般香港市民觀念裏,資本主義是有工作選擇的自由、稅率低、收入和財富由自己支配;政府雖有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的責任,但福利應適可而止。」

資本主義是阿米巴變形蟲?

資本主義出現多年,曾出現不同程度的修正。例如三十年代發生的經濟蕭條,顯示政府若任由市場不斷擴張,貨品無節制的生產,加上工人被剝削,工資買不起產品,造成長期的不景氣。此後政府開始插手干預經濟運作,增加各項社會建設開支,以挽救面臨的經濟危機。到二次大戰爆發,政府以保衛國家為名,控制生產活動,而戰後為了重建的目的,逐漸發展成為「福利國家」制度。

黃洪形容資本主義像阿米巴變形蟲,可根據需要改變體型。「對資本主義的攻擊,某程度是來自對社會主義的一些理想。」歷史上可見,當資本主義出現問題時,它有修正的能力。

事實上,現稱資本主義的國家或社會,形式都不一樣,過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福利國家」制度,與香港的資本主義模式有明顯分別。

愛因斯坦是社會主義者?

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被推崇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他也是和平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一九四九年發表的〈為什麼要社會主義?〉文章刊登於紐約的《每月評論》(Monthly Review),「追逐利潤,加上資本家之間的競爭,使資本的積累和利潤不穩定,從而導致日益嚴重的不景氣。無限制的競爭導致勞動力浪費,也導致個人社會意識消沉。這種對個人的摧殘,是資本主義的最大禍害。整個教育制度都蒙受其害,人們還把競爭姿態教給學生,訓練他們對好勝喜功的崇拜,以作為未來生涯的一種準備……我深信,要消滅這些嚴重禍害,就是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同時配上一套以社會目標為方向的教育制度。」

資本主義=福利少?

蕭裕均認為,「有哪個國家是沒有再分配機制?只是程度上的分別,以及用哪種形式再分配出來。即使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美國,再分配機制也比香港強大,如果說福利多就是社會主義和福利主義,福利少就是資本主義,這是很錯誤的概念。」

增加社會福利=不利香港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政策的觀念和制度》提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非常概括的名稱。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工黨執政期內,重要企業多變成國營。其他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因傳統上推行『福利國家』制度,特別是北歐如瑞典、挪威和丹麥等,國營企業在經濟結構中佔極重要比重,故以社會主義國家自居。一些國家雖稱為社會主義國家,如中國,推行的卻可能有不少資本主義特色;相反,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如法國,制度上卻有濃厚的社會主義意味。因此,在評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只能以一般情况來說,並非指兩者互不相容。」

可見,資本主義社會亦可以投放很大比重資源於再分配機制和公眾利益裏,兩者沒有矛盾和衝突。

不只資本家,有些年輕人也反社會主義,黃洪說:「香港有些人用前期資本主義角度去看,認為人不為己天諸地滅,每個人要以自己利益行先,搞公益是不切實際。這些人,對社會主義反感,老實說,他們對社會主義認識有多少?人可否關心其他人?資本家和工人的關係不一定要是你死我活。社會主義是調和矛盾,令社會有更多共識。資本主義令生產力高速發展,但分配最不均,資本主義下,好多人發達了,GDP高,但香港仍有好多露宿者,很多人要住劏房。能否訂立一些制度,讓追不上的人也可分享經濟成果?」

錢從哪裏來?改稅制?

提到福利政策,很多人會問,錢從哪裏來?香港難以提高社會福利,原因之一,「政府一直覺得要低稅率,來維持競爭力。工商界一直受惠於這政策,如果政府改變,會大聲反對。即使不加稅,政府將部分外匯儲備用來起公屋,很多人也可上樓。市民現在對政府不信任,不滿意,因為我們並非沒有錢,但政府沒有透過再分配機制,紓緩普羅大眾的生活壓力。」蕭裕均說。

瑞典及挪威國民的繳稅率高,但人民快樂指數也高,生產力高教育制度令學生充滿創意,很多人認為是好的制度。

要人幫,便覺羞恥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沒有推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方案。

「如果政府願意撥錢出來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老人家不用擔心太多,開心好多。很多婆婆仍要執紙皮,手停口停,居住環境不理想。」黃洪說,有些商家設立慈善基金,希望將錢投放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什麼叫最需要?有些執紙皮的婆婆跟我說,你不用幫我啦,大把人比我窮。有露宿者拒絕申請綜援,認為在哪裏跌低,就要在哪裏企返起身,但他在街上露宿四年了,怎樣靠自己企番起身?很多人不想人幫,是香港社會太資本主義導致的現象,認為凡事要靠自己,不應靠政府的思想很入腦,如果需要人幫,覺得是一種羞恥。」

只有工作,生活質素呢?

香港沒有規範標準工時,超時工作也得不到合理待遇。在人人都要OT的年代,若不OT反而看似是自己有問題。

政府不介入市場運作,但政府是否介入生產關係裏,與市民生活質素有直接關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中,香港是工時最長的地方,日本亦有同樣問題,東京豐島區剛實施新例,政府辦公大樓會在每晚七時一齊關燈,禁止加班,帶頭改變長時間勞動文化,希望能推廣到區內企業採取同樣做法。蕭裕均認為:「即使有人可能將工作帶回家,但政府有明顯取態是很重要。最低工資的作用是補底,只要工作一個月也有六千多元。但有最低工資,沒有標準工時,市民生活質素也得不到提高。老闆可以將你工作時數延長,只給予最低工資時薪,或月薪沒有改變。」work-life balance談何容易!

文﹕李佩雯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