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甜品控注意! 神戶掃街 啖啖歷史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25日

【明報專訊】列車抵達三宮站,踏出月台的一霎,立即嗅得新鮮出爐麵包的香氣。

這就是神戶。19世紀中期,江戶幕府結束,明治維新展開,神戶港口被開放,各國領事館的興建,洋人居留地的出現, 外國教堂、銀行、企業湧進,使神戶從此走上西化的不歸路。時至今日,處處仍流露獨有的「日洋融和」色香味。細心游走神戶,你自會發現,神戶不只是上等牛肉的代名詞。

神戶對於香港旅客來說,是一個可以半日遊的小城市,參觀北野異人館,吃過神戶牛午餐,逛逛南京町唐人街,再看Harborland的夜色,便可以離開,日後或會考慮回頭吃多次神戶牛,其他種種就選擇不再留戀兼亦不作深究。

真的,神戶,與牛肉是不可分割。各位或會知道從前日本人不吃肉類,直至門戶開放擁抱洋風,牛肉才成為餐桌上的美饌。作為最早期外國人聚居處的神戶,自不然是日本最早吃牛肉的城市之一。

站在大丸前 歎炸牛薯餅

明治維新開始後6年,即是1873年,「本神戶肉森谷商店」應運而生,顧名思義出售神戶牛肉及日本其他產地牛肉,時至今日依然屹立於舊居留地大丸百貨對面,論人流雖不及大丸,但店舖門外永遠有長長的人龍,為的是購買新鮮熱辣的油炸牛肉薯餅,分為90和130日圓兩款,前者內裏盡是夾雜少許牛肉碎的香噴噴薯蓉,後者剛剛相反全是夾雜少許薯蓉的牛肉碎。日本人都愛選擇多薯蓉的一款,我卻選擇多牛肉的,很顯然,我是一名外地遊客。

噢,差點忘記了,除牛肉外,炸薯餅也是明治維新時期引進日本的新潮食品,是不是由神戶率先供應則沒有正史可參詳。

懷舊咖啡室 返昭和時代

另外,在當時引進神戶而對日本影響深遠的,是咖啡。話說1867年,一向做綠茶生意的放香堂,眼見神戶門戶開放機不可走,竟然在神戶店提供外國人最愛的咖啡,成為日本史上首間「咖啡店」,反應之快不遜於現今藥房賣日本奶粉。

放香堂仍然經營至今,但已回到綠茶的本業,並非喝咖啡的聖地。現時神戶最人氣的老牌咖啡館,似是二次大戰之後,神戶全面復興期間出現的店舖, 例如開業於1952年的Evian咖啡室,店內是濃得化不開的60年代昭和氣息,老闆娘鎌田洋子的法式衣飾和俏麗眼鏡,充分顯示擁抱洋風的一代人精神面貌。

有咖啡,豈能沒有西式麵包糕點?多得門戶開放, 很多外國人糕點師聚居神戶,使神戶的糕點文化得以爆發,創業於1921年的Juchheim、1931年的Morozoff,早已是家傳戶曉兼揚威海外的神戶糕點品牌,而神戶亦每年舉辦大型的糕點製作大賽,連法國藍帶廚藝學院也在神戶開設分校。

最為人熟悉的麵包店是Bigot,由52年前來到神戶定居的法國人Philippe Bigot開設,使香脆法國麵包在神戶揚名立萬,亦讓Bigot先生成為人人崇敬的神級名廚。在市面出現率最高的倒是開業於1946年的Isuzu Bakery,分店遍佈每個角落,炸咖喱麵包是其招牌作。

約12年前才起步的Patisserie Mont Plus,卻贏得最多嘴刁食客的歡心,曾在法國糕點名店Jean Millet研修的餅廚林周平,以正宗法式的手法做了多款精緻細膩的西餅,奠定了新一代糕點大師的美譽。

中華蒸肉包 滋味勝產地

不好歐西麵包糕點,不如吃吃中式豬肉包。門戶開放引入多國洋人,同時也容納來自廣東和福建的中國人,促使喚作南京町的唐人街誕生,中式的蒸豬肉包亦從此成為神戶人的日常飲食,四興樓、三宮一貫樓都是人氣店。若非在三宮一貫樓門口親身看看,你真的不能相信神戶人有多愛中式豬肉包,也使你相信經過日本人的處理,中式豬肉包真的青出於藍,比原產地更優秀。 

文、圖﹕陳俊偉(facebook.com/chanchunwaiwai)

編輯﹕蔡康琪 

美術﹕SIUKI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時尚公民 旅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