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澳門老區 鏡頭留住小城情味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31日

【明報專訊】要為一個城市留下回憶,有人寫下細膩文字,有人譜出動人樂章,有人繪畫寫實素描,而他則選擇用鏡頭去記錄他的家——澳門。

梁舜堯是業餘攝影師,大部分作品取材澳門的老區與街坊,表現濃厚的懷舊風情與本土文化。去年,他憑記錄內港區漁民生活的作品《小漁港》奪得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地方組亞軍。「我想把澳門特色分享到世界各地,其實除了賭場和豬扒包,這個小城還有很多文化值得發掘。」

1980到90年代,兒時的梁舜堯(António)曾住在大炮台山腳和亞婆井,兩地都屬於登錄世遺的「澳門歷史城區」,滿街是中葡合璧的古舊建築。「多年來都沒有留意社區,直到六年前開始攝影,行遍全澳發掘題材,才覺真正認識澳門。只要細心留意,便發現社區隱藏許多民間智慧,舉例說大炮台山腳的建築風格好有趣,大廈外觀既不規則又穿了一個個窿,兒時只覺混亂,長大後才明白設計是為了通風和採光。」

公餘街拍 捕捉漁業夕陽

他自覺性格沉靜不愛熱鬧,愛拍攝靜態的事物,偏向柔和光線——他稱之為「小品」。每天下班後,他都會騎上電單車,四出尋找街拍(Street Photography)對象,內港碼頭便是他常駐之地。碼頭面朝珠海灣仔區,早在1900年代起運作,以貨運、內河運輸和漁業為主,今天的澳門漁業已式微,只剩下約三四十個漁民。「我下班後會拍攝日落,每次傍晚來到這裏,便發現漁民已經吃過晚飯準備休息,翌日天未破曉便要出海捕魚。」他說漁民大多很好客,歡迎他上船拍照聊天,甚至見他拍照,也會拿出手機一同拍攝。「我們對身邊的事物習以為常,便遺忘了它的美好,有時透過攝影互相交流,能讓街坊重新發現區內的美好事物。」

老街尋寶 留住活字印刷

距大三巴約六分鐘步程的關前街及十月初五街一帶,仍保存許多家族式經營的特色老舖,售賣古玉、舊式家具、舊書雜誌、黑膠碟等,遺留澳門七八十年代的面貌,若喜歡尋寶,更不能錯過這區的天光墟與跳蚤市場。從關前街繞到吉慶里,這裏有一間澳門碩果僅存的活字印刷店「天真印務館」,店內的機器都有逾六十年歷史。「老機器的機身仍舊油黑發亮,操作起來很有特色,可惜店主梁先生說,活字印刷店只能多存活一兩年,兒女也不會承繼了。我在這區來來回回拍攝好多遍,許多次再訪時老闆已經退休,把店關了。」老街的街坊都健談,見他拿着相機也會主動攀談,聊起社區歷史與遞變。他希望趁老店逐一被淘汰前做一個城市紀錄,用鏡頭留住老區的人情味,讓大家尋回兒時的澳門回憶。

葡式古樓 注入文創活力

近年澳門政府大力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即使老區如關前街一帶,也有部分被打造成文創步行街,活化丟空了的舊建築。「老式的古董店旁邊就是年輕人打理的手工啤酒店,反差很大,也不失為攝影的好題材。」António說,近年文創事業發展最蓬勃的地方,要數大三巴附近的仁慈堂婆仔屋,建築群坐落於望德堂區的瘋堂斜巷,以搶眼的檸檬黃色為主調,仍保留了19世紀葡式建築的模樣。婆仔屋內設有展覽空間,不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市集和文化藝術表演,如果想拍攝出有活力而富色彩的作品,來這裏就最適合不過。

■攝影達人

梁舜堯,業餘攝影師,2016「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地方組亞軍。愛拍攝澳門生活點滴,曾在韓國及法國舉辦影展,推廣澳門中西交匯的文化特色。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pg/AntoniusPhotoscript

文:洪慧冰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林信君

trave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