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藝.城中詩:再來一批浸大人

文章日期:2017年02月27日

【明報專訊】這一次有機會編輯《明報.明藝》「城中詩」,我感到很開心。我刻意把近幾年從浸會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年輕詩人都找了出來。我只邀約了六位,因此有兩位送來了兩首詩。他們都不外二十幾歲,部分甚至只有二十出頭,例如李昭駿和胡世雅,他倆才剛剛脫離少年時代,世雅甚至尚未畢業。

我已經離開浸大一段日子了,但一直和同學保持聯絡。浸大是一家小大學,但她總能叫喜歡寫作的孩子聚合在一起,很早就開始培養作家。遠在我加入她的大家庭之前,她已經培育了也斯、陳德錦等名家。九十年代末至二千年初,浸大更加人才輩出——劉偉成、麥樹堅、梁偉洛、呂永佳等同學於畢業後一直創作不輟,功力日進,使母校諸位師長老懷安慰。幾年前開始,浸大文學院更開辦了人文及文學創作學系,專門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創作搞得好的大學,當然還有中文大學和教育大學。希望中大、教大、浸大繼續努力,逆流而上,不要讓這些既有天賦也有熱情的年輕人才丟失於對房子車子女子孩子的排他追求之中。有一段時間,我很想在母校港大也開展一點創作教學的工作,但是,港大(包括同學)投入在這一類科目的熱心和資金遠不及浸大。其實港大人才鼎盛,只是沒有風氣,我見過的最有創作才華的大學生是林卓倫。不過,他成為建築師之前之後,都沒有空間寫作。最近看見陳律銘醫生終於出版了個人詩集,覺得十分珍貴——珍貴得連大學的Convocation也要特別報道一下。這幾年,馮佩馨、呂少龍等同學也持續得獎,我當然感到快樂,但是,更強烈的感覺是可惜,因為他們幾乎是在沒有創作栽培的情況下拿獎的,我看見這些孩子就心痛。我希望他們不要放棄,最好用上一生的熱愛來實現自己的寫作夢。

過去三四年,浸大似乎又回復了她十多年前的寫作活力。當劉偉成、麥樹堅、梁偉洛、呂永佳這些名字已經為大部分讀者所肯定,新的年輕寫手也來接班了。他們和當年的方舟詩會一樣,也有了自己的文學聚會。這就是煩惱詩社。這一期的作者之中,曾詠聰、吳其謙、胡世雅和李昭駿四位都來自煩惱詩社。胡世雅更是新加入的,很年輕,她今年得到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冠軍,難以置信的獎項使她迷惘了很久,大家比她自己更開心。李浩榮和文於天則是早慧的人,從中學起已經開始拿文學獎了,這裏列出的不過一部分。

可喜的是這些孩子一直沒有停下寫作的筆桿,更難得的是,他們六位都當教師(或將要在教育系畢業後為人師表)。他們一面寫作一面教導學生從作文的沉悶回到寫作的喜樂中。二○一六年是林志華(文於天)老師很重要的一年,因為他拿了全香港最大的詩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的公開組冠軍,令諸位評判刮目相看;然後,他悉心栽培的學生陳樂昕也拿到了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的優異獎。以他為例,他們就像文學世界派到中小學去的、隱藏的天使,要把香港的文學創作教育一點一點地燃亮起來,直到香港成為世界公認的、有文學和文化的大都會,各位加把勁。

(本期「城中詩」特約編輯、本港寫作人。創作以詩和散文為主,現從事翻譯及相關工作。)

●胡燕青

主編:潘耀明

編輯:張志豪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