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便飯﹕懷舊砵仔糕 親民版製法易上手

文章日期:2017年03月26日

【明報專訊】提起懷舊小食砵仔糕,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起深水埗的糕點老店。

肥丁獨愛聯和墟阿婆的手工砵仔糕,據說砵仔糕的米漿是阿婆的丈夫親手石磨,再用柴火燒製,阿婆每天一早推着載有兩個大鐵桶的手推車,到聯和墟擺賣,賣完即止,通常過了中午就賣光了。

用白米泡水研磨所製作的砵仔糕,米香清新,糕身爽滑,甚有嚼勁。

最重要是用米製作,非常天然,很符合肥丁的烹飪風格。

不過自磨米漿,對一般家庭而言,操作難度較大,米最少要浸泡一夜才容易打漿,而且還需一台馬力好的攪拌機。

所以肥丁這次分享的是「親民版」的製作方法,買現成研磨好的粘米粉就可以製作。

純粘米粉製作 質感爽口

坊間的砵仔糕配方有很多配搭:粘米粉配澄麵、粘米粉配木薯粉等。肥丁的配方則用純粘米粉,以冷水開漿,撞入滾熱的糖水,用這方法來製作的砵仔糕,質感特別爽口,剛蒸熟質感稍軟,稍為放涼後,彈性會更好,用竹籤一劃,就能輕易從瓦砵分離,存放於冰箱,隔日也不會變硬。

很多人講究砵仔糕的製作技巧,可是對食材的要求不高。砵仔糕只有幾種材料,口味很單純,原材料如果選得不好,味道肯定大打折扣。主材料粘米粉,即使用相同的食譜,有些品牌做出來的口感硬實沒有彈性;換另一品牌再試,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片糖多由白砂糖加工製成

巿售的砵仔糕一般是以「片糖」加入甜味和顏色。超市所售平價「片糖」其實是白砂糖的再製品,加入色素、香精或糖蜜讓它呈現褐色。白砂糖本身並非天然產品,在甘蔗的製糖過程中,添加入化學品把甘蔗的糖蜜(Molasses)過濾、結晶、漂白精煉而成。因此白砂糖除了甜味,營養和甘蔗香味幾乎完全喪失。而這些用白砂糖再製的「片糖」,買回家擺放一段日子,會褪色變回白色。這種糖加工程序太多,肥丁很少用。

原蔗糖調味較天然

肥丁近年開始減少吃加工太多的食物,紅豆也用有機的。糖選用較少精煉的原蔗糖(Demerara),以及由甘蔗汁長時間熬煮濃縮製成的古法黑糖磚,增色和添加甜味。黑糖顏色較深,嘗起來甜味較弱有少許苦味,燥熱上火,所以搭配較少精煉的原蔗糖(Demerara),含有天然的甘蔗蜜香,甜味甘醇,層次豐富。選用好的食材,懷舊同時也可以兼顧健康。

材料

(可做12個直徑7厘米的砵仔糕)

˙粘米粉……150g

˙清水(開粉漿用)……140g

˙原蔗糖(Demerara)……40g

˙沖繩黑糖……40g

˙清水(煮糖用)……235g

˙有機紅豆……25g

˙熱水(煮豆用)……200g

做法

1. 有機紅豆豆質較硬,需浸泡12小時;倒走浸泡過的水,加入200g清水,放入100℃蒸烤爐蒸40分鐘。紅豆不用煮至變爛,只需微微裂開,用手指一捏即碎即可

2. 迷你瓦砵排好放在烤盤上,放入100℃蒸烤爐蒸10分鐘後,續放在蒸烤爐內保溫

3. 粘米粉加入140g清水,用打蛋器將乾粉攪拌至完全融化,成粘米糊

4. 小鍋中加入原蔗糖和沖繩黑糖,倒入235g清水,糖完全融於水中,煮至沸騰

5. 糖水快速倒入粘米糊中,邊攪拌邊倒入糖水,直至完全混合成稀米漿

6. 從蒸烤爐取出瓦砵,快速將紅豆放上瓦砵

7. 稀米漿快速倒入瓦砵中,米漿如足夠燙熱,紅豆便會浮面

8. 立即把瓦砵送入蒸烤爐,以90℃蒸15分鐘;如沒蒸烤爐,上鍋以中小火隔水蒸。砵仔糕蒸熟後中心呈肚臍狀最為理想,代表米漿受熱均勻。把蒸好的瓦砵取出,稍待降溫,用竹籤沿邊劃一圈,用兩根竹籤插入砵仔糕外側,取出即可食用

小叮嚀

每種爐具都有火力差異,蒸糕的時間,或需嘗試一至兩次才拿捏準確。時間太短,糕身不熟;時間太長,糕面會龜裂。如糕面嚴重龜裂,可縮短蒸的時間

傳統的瓦砵有一定的厚度,存熱能力較好,砵仔糕較能均勻熟透,上海街仍有少數的店舖出售迷你瓦砵,也可用小瓷碗或瑪芬模代替

粘米粉的品質直接影響砵仔糕的硬度和彈性,肥丁試過幾個不同的品牌,以「李祥和」做出的質感最接近「自磨米漿」的口感

迷你瓦砵先加熱,表面會產生一層水氣,不用掃油,砵仔糕蒸熟後不會黏着,可輕易脫離

文、圖﹕肥丁

編輯﹕高卓怡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