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便飯﹕外脆內軟可樂餅 白汁好重要﹗

文章日期:2017年04月02日

【明報專訊】朋友吃海鮮素,某天為他做生日宴,選了幾道日式菜,首次做了可樂餅。

沒想到一揣出,大家居然歡呼起來。

證明了人無論長多大,仍是會迷戀香口的煎炸食品。

可樂餅剛炸起時新鮮熱辣,澆點醬汁,咬下去與外表不符,出奇地軟滑,又有飽足感,的確是幸福的滋味。

在家做,堆得滿滿一盤,保證大入和小朋友都開心。

國民洋和食來自法國

可樂餅明明不用可樂做,為什麼有這樣的名字呢?請教懂日文的弟弟, 可樂餅的日文是片假名「コロッケ」,唸作ko ro (停頓) ke,嗯,仍是摸不著頭腦。原來它是音譯,來自法文「Croquette」,若以傳神的廣東話形容,即是「炸波波」。其內涵不俱,只要是以麵包糠裹着絞肉、魚茸或菜蔬茸等材料,再以油炸的食品,皆被稱為Croquette。既然擁有法文名字,它自然是來自法國的菜式,但亦有人認為這道菜最早可追溯自羅馬帝國時期,自十八世紀開始在歐洲傳開,最終由法國廚師把原本以「穌皮」(pasty) 包着的外層改成麵包糠而發揚光大。它在明治時期登陸日本,慢慢變成現今仍然大受歡迎的洋和食「可樂餅」。

百變可樂餅 各國風貌大不同

這種形式的炸物,融進不同國家洐生出不同版本,如在荷蘭被稱為Kroket,讀起來與「可樂餅」的發音也蠻像,不過它呈長條狀,內餡多為肉類;西班牙也有各種口味,如內裏放魚、雞、蝦或菇的;可樂餅在意大利則變成米飯為主體的可樂餅,大異奇趣;而在本家法國,又變回薯仔版或肉類版,就像日式可樂餅。它的做法是以薯仔做基底,烹熟後搗成茸,和以炒香的洋葱,搭配其他材料做成不同口味。基底也可換成南瓜、番薯等質感類同的根莖類植物,甚至是椰菜花,總之可以壓成茸又能揑成形的皆可,不過不論做哪種口味,當中不可或缺的是béchamel,即「白汁」。可以想像,要是只有薯仔,炸後的口感會變得乾實,白汁是讓它外脆內軟的秘訣。

推白汁宜先練習

如果未試過自己推白汁,建議大家先練習數次,先以極小火融化牛油,分數次逐少拌進麵粉推開,最後慢慢加入牛奶,在微溫之下,白醬會愈來愈濃稠。這béchamel就是西菜裏正宗的白汁,很多菜色都會用到,如白汁焗飯、意粉,濃湯等。重點是不能太大火,若焦掉變成啡色,就要重來。如果沒有信心,可以試試做日式咖喱口味,以少少開水融化咖喱磚取代白汁,也可帶來濕潤效果,不過口味會濃烈得多。

至於它脆脆的外表,是麵包糠三步曲成就的,就像任何「吉烈」類炸物,都是經過麵粉、蛋漿和麵包糠的加持,再扔進油炸,而由於內餡都是熟透的,只為上色,不用炸太久。裹漿的步驟做起來會有點「論盡」,因為沾了蛋漿後雙手變濕,麵包糠都黏在手上,揑下一個時得先清理,所以可先把內餡都揑好。要是有家人分工合作,一個人負責裹麵粉、一個人負責蛋漿,再由一人灑上麵包糠,亦會方便。至於吃法,它可以是街頭小吃或配上醬汁成主食,我喜歡蘸上和風沙律醬或大板燒醬汁。下午茶時間,炸它十個八個,轉眼便被家人掃光。可樂餅變化無窮,上次我在薯茸裏放了蝦仁,這次是絞肉,下次不如加點粟米粒吧?

■材料

內餡:薯仔2個、洋葱半個、豬絞肉適量、鹽、胡椒

白汁:牛油、麵粉、牛奶

裹漿:低筋麵粉1杯、雞蛋2隻、麵包糠2至3杯

■做法

.內餡主體

1. 薯仔放有蓋器皿內在微波爐高火叮7分鐘至熟也可隔水蒸熟透,去皮搗成茸備用

2. 以油把切碎洋葱爆炒至軟,下絞肉炒熟,全部盛起拌進薯茸裏

.製作白汁

3. 以極小火融化牛油

4. 逐點加進麵粉炒開

5. 倒進牛奶慢慢不停攪拌成濃稠的白醬,約準備一碗分量

6. 把白醬加進薯茸裏徹底拌均,以鹽和胡椒調味,內餡至此已完成

*白汁愈多,內餡咬下愈軟,不過相對的,揑時較難掌握形狀,可自行斟酌

.裹麵包糠

7. 分別在三個容器裏裝好麵粉、發好的蛋漿和麵包糠

8. 把內餡揑成掌心大小,圓形或長形也可,略略按扁

9. 在揑好的內餡外邊滾上一層麵粉,拍走多餘的

10. 裹上薄薄一層蛋漿

11. 最後以麵包糠全面覆蓋

12. 放在溫油裏炸至金黃色

*其間記得翻面,不然火力不均顏色會不漂亮

13. 盛起後吸走多餘油分,便可上桌

文、圖﹕饒雙宜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