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止濃油赤醬、小籠包! 滬菜貪新不忘舊

文章日期:2017年06月16日

【明報專訊】少年,你太年輕了!你以為小籠包和拉麵就等於上海菜麼?

在香港的上海菜館版圖裏,本質「濃油赤醬」的本幫菜,與創新的海派菜各領風騷,從前「梗有一間喺左近」的家庭式館子仍舊是中流砥柱。

上海菜的真滋味,今天來個溫故知新。

上海跟香港一樣,飲食文化多元而兼容各地菜系特色。「海派上海菜就是在傳統本幫菜的基礎上,加入其他菜系的元素或嶄新食材變化而成。」海派上海菜館新滬坊總廚干曙光解釋。

減油鹽糖 清淡口味闖新路

有近30年主理上海菜經驗的干師傅,見證滬菜在這個異鄉不同階段的轉變。「我在1988年入行,當時上海菜館不似現在般有不同類型,老闆通常是上海人自己經營而非集團式。他們要不就是經營紗廠的商人,以『同鄉會』名義開設會所,做一圍圍的宴客菜;或者是小本經營的小飯店,供應平民式客飯,是兩種客路截然不同的滬菜館。」干師傅說,那個年代的人對於吃的要求是最緊要飽,濃味的本幫菜正合口胃。

97年回歸後,香港政治環境變天之外,在這塊土地上成長的滬菜也開了兩生花。在本幫菜館打好基礎的干師傅,轉到新開業的「夜上海」工作,時為1998年。「老闆當時想做跟傳統不同的滬菜館,於是有夜上海的出現,應該是本地第一間海派滬菜館。」餐廳一改舊式老氣裝潢,店面設計時髦有型,更以洋酒來配中菜,可算是這種配搭的先行者之一。之前煮慣「紅燒」滬菜的干師傅坦言,也要慢慢適應。「我們叫作『手勢不同』,即是油、鹽、糖的分量比以前用得少,味道相對清淡。」

夜上海被客人接受,標誌着滬菜革新的成功。他憶及:「開始有更多商人願意投資,漸漸出現更多不同類型的滬菜館,例如主打拉麵小籠包的館子,同時帶動港人對滬菜口味的轉變,就連傳統菜館也順應改良。」

鍋巴變「甜筒」 炸魚配薄荷

海派上海菜在港百花齊放,各師各法。干師傅在2009年加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新餐廳「新滬坊」擔任總廚,推廣追求健康的海派風格。「要健康,首重揀選食材、調味料,其次是避免烹煮的時間過久。我們會用自家製葱油代替豬網油,滬菜常用的醋換了清甜的水果醋,亦會用海鹽來醃製食物令其更入味。」餐廳的幾道招牌菜,便盡顯海派菜的精妙。「如炸魚配西餐常用的薄荷葉,豆腐用水果醋來調味,甜筒形的鍋巴,都予人創新的感覺。」菜式之外,新滬坊從室內設計到餐具,都糅合古今中外元素,還有一系列紅、白酒來配搭各道菜。

■新滬坊

地址:灣仔港灣道一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樓

查詢:2582 7332

文:陸悅

圖:黃志東、馮凱鍵

編輯:王翠麗

food@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飲食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