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撇去舊有主旋律 導演劉偉強:軍隊殺學生 按歷史如實拍

文章日期:2017年07月21日

【明報專訊】最近「主旋律電影」成為熱話,意指宣傳內地官方意識形態的作品。許鞍華《明月幾時有》拍香港人加入東江游擊隊抗日的歷史、舉傘等情節卻惹人遐想。另一香港導演劉偉強新作《建軍大業》下月在港上映,縱然電影被稱為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獻禮」,導演自信,「如果由台灣導演拍,可能偏向國民黨多些,大陸導演可能偏向共產黨多好多,但作為一個香港導演,我覺得今次我的角度幾中肯」。

電影名字有點眼熟,2009年中共建政60年,成龍、劉德華、黎明眾星拱照,齊拍《建國大業》;兩年後中共建黨90年,再推《建黨偉業》,連同如今趁中共八一建軍節放映的《建軍大業》,與前兩齣電影合稱「建國三部曲」。《建軍》參演港星數量大減,香港導演執導卻是新噱頭。

國共兩黨為抗軍閥第一次合作,直至1927年,蔣介石下令清黨,國民黨4月12日派國民革命軍向受中共指揮的上海工人糾察隊開殺戒;同年8月1日,中共在南昌策動國軍當中的共產黨及親共軍人反蔣攻城,即中共定為「建軍節」的日子。中共撤出南昌後,另一場重頭戲是三河壩戰役,為了擋住國軍,朱德率共軍以寡敵眾,死守三河壩,翌年4月與毛澤東部隊在井岡山會師,組成「工農紅軍第四軍」,是為中共第一支軍隊。

《建軍大業》以國民黨的清黨行動揭開序幕,四一二事件中,工人學生走上街頭,軍人以炮火瞄準,子彈聲不斷,遍地死屍,鏡頭移近女學生的血與傷痕。劉偉強說「因為有四一二白色恐怖,才引伸到共產黨要建立軍隊,這個引子很重要」。

「要中肯去拍,沒違背歷史」

軍人鎮壓學生抗議,似曾相識,這是否主旋律當中的弦外之音?「大家諗啦,拍電影會給觀眾很多留白位。我常強調,每個運動都有學生有工人,全世界也是這樣。」導演說,他沒有違背歷史。「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要中肯去拍,那時真的有白色恐怖,黑幫去幫手殺共產黨,軍隊去殺學生,真真正正是歷史,所以我客觀鋪陳。」客觀而言,即使在《建黨偉業》,亦有五四運動學生抗議的情節,是歷史在重複。

不過觀眾難免多疑。中共建政後被封為「十大元帥」之一的朱德,陷入三河壩的苦戰時,畫面閃過他曾經佇立孫中山畫像前的鏡頭,以示他未忘抱負。孫中山畫像在戲中多次出現,蔣介石、汪精衛的辦公室皆見,是否有特別含意?導演說「不必想得太複雜」,「孫中山是大家的領袖,只是國民黨將共產黨分出來,就是這麼簡單」。

然而誰是孫中山的繼承者,國共之間的「口水戰」可從未止息。近至去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演講,稱中共是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國民黨當然不甘示弱,隨即發聲明:「國民黨是孫中山建國理想最正統的繼承者,這是客觀的歷史事實,不容爭辯。」

導演說﹕「我不會篡改歷史,歷史是如何,我便如何(拍)。」但歷史是如何,國共各有一套說法,國民黨在四一二的行動是「反革命」還是「剿共匪」,共產黨發動了「南昌起義」還是「南昌暴動」,「敵」與「我」,原是相對概念,導演怎樣處理?劉偉強說,「我會保持一個幾中立的角度看每件事」。「我都(在電影呈現)好多角度,汪精衛看待一件事的角度不同,蔣介石的角度亦不一樣。」蔣介石戲份對白不多,導演解讀:「佢當時覺得使乜理共產黨啫,溝吓女算數啦,但佢有冇諗嘢?佢有諗。」

「我想的只是如何拍得好看」

被問及「香港導演拍主旋律電影」,劉偉強早有心理準備:「背後有很多聲音,『嘩,你拍主旋律電影,係咪跪拜共產黨,收好多錢』,但我沒想這些,我向來都有拍合拍片。」他說拍電影的宗旨未變,「當你say yes拍這電影,就不想那麼多,我想的只是如何拍得好看」,「等於我拍《無間道》,冇人睇好㗎,話又拍卧底片?我還是那樣的態度,不去想閒言閒語,聽得多又激氣,不如算數啦,就當他們唱歌」。

劉導最着緊的是電影感,他談場面調度,四一二事件幾個場面交錯,這邊廂軍隊殺人,那邊廂工人「武裝起義」總指揮周恩來深入司令部談判。營造壓迫感之外,亦注重描繪人情。導演自言今次對女性角色處理不俗,舉例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目送丈夫離開,堅強叮囑勿要回頭;三河壩一役,朱德忍痛留一班年輕死士戰到最後,「那很感動,我不想一來便是『砰砰砰咚咚咚咚咚』就完,這些場面當然好看,這部電影也應該有,但我想加入感性的元素」。

執導《建國大業》與《建黨偉業》的內地電影人韓三平及黃建新,分別擔任《建軍大業》的總策劃、藝術總監、編劇,以及監製。劉偉強說兩人在拍攝過程會尊重他的想法,「基本上可以說很保護我」。說故事會否有限制?導演語帶興奮,「其實,我同你講,我在《建軍大業》是一個頑童,想點×樣就點×樣,要炸就炸」,還模仿自己在現場下指令:「個山,削平佢!」塑造角色都那麼自由?「自不自由,見仁見智,譬如周恩來的演法好新,毛澤東(形象)一定要守住,但都改變了很多細節,年輕演員有更多自由。」他要求演員「與舊時主旋律不同,不要給我舊時的演法,一演我就NG你」。

對香港導演身分感自豪

劉偉強深知要拍出怎樣一齣電影,與《建國大業》及《建黨偉業》比較,他說:「基本上我拍一定不同,香港導演處理這種題材,絕對不必擔心會很相同,無論拍攝手法、美術,以及處理文戲,我們有我們一套,與一般大陸導演相比,我們感覺時髦些。」憑《古惑仔》系列、《無間道》奠定影壇地位的劉偉強,過去的作品少涉獵歷史題材,但他說歷史故事不難拍,難在觀眾抗拒說教:「不要當每個人是神,如果觀眾感覺角色有血有肉,就會喜歡。」

對「香港導演」的身分,劉偉強十分自豪。「我成日話香港人好叻,每次遇上什麼危機,香港人最快搞掂。」他大談拍攝合拍片的經驗,「有人說『你拍合拍片,發達啦』,佢哋傻嘅,一定存在一些制度,去韓國拍也有韓國的制度」,他說的是執導電影《雛菊》(2006年),每天努力死記劇本上的韓文,最後依然拍得成。

內地限制又如何?當提及劉偉強監製的2014年賣座電影《賭城風雲》,在內地要易名為《澳門風雲》,導演聞言失笑一下,「呢種(限制)幾好玩嘅,我覺得是一個挑戰」,劇本涉賭過不了審查,結果《賭城風雲》沒有賭博,「拍得出來是奇蹟」。對劉導而言,「拍《建軍大業》難還是《澳門風雲》難,我覺得澳門風雲更難」。

文:曾曉玲

圖:黃志東、寰亞電影提供

編輯:蔡曉彤

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