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土風物 變幻中保存回憶 相差五十歲 收藏無代溝

文章日期:2017年08月19日

【明報專訊】收藏無分年齡,香港收藏家協會成立至今23年,會員有律師、醫生、設計師、測量師、大學教授等,年齡由廿多歲至七十多歲。他們的藏品大都是散落於歷史洪流的香港本土風物,包括舊照、郵票、車票、獎券、證件等,可謂有錢也買不到。「80後」的年輕藏家周浩正慨嘆歲月偷走了香港味道;而「30後」的資深藏家劉銓登則愛在時代變幻中保存往日回憶。二人年齡縱使相差半世紀,說起收藏來卻都侃侃而談,意興盎然地說起一個個香港故事。

28歲的周浩正,是香港收藏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入會時間卻已有六年之久。他主要收藏香港風物舊照,希望透過影像追蹤老香港的民生狀况。踏上收藏之路源於其對攝影的熱愛,周浩正經常到旺角、九龍城街頭拍照,發現原來街上一些具香港特色的事物會漸漸消失,「在過去的近十年,香港的一些建築物如皇后碼頭,逐漸消失於我的鏡頭中;甚至乎我上個月到衙前圍道影相,到前幾天經過已發現有個招牌不見了,現在想再影也都影不到了」。

百年3D眼鏡 老香港街頭活現眼前

生活在香港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周浩正六年前開始蒐集舊照,希望透過收藏認識以前的香港。除了歷史舊照,周浩正珍藏的其他寶物中還包括1900年代的立體相片觀賞器(Stereo Viewer),又稱「古董3D眼鏡」。周浩正說﹕「別以為3D技術是現代科技,早於1900年代便有立體相片的出現,透過3D眼鏡,老香港的街頭景象活現眼前。」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1953年加冕慶禮的各種舊物是周浩正的一大收藏,「小時候一到郵局就會看到英女王的頭像,每晚又會見到她在電視機裏跟我們說晚安,於是便引起我對英女王的興趣」。周浩正認為英女王加冕時期的歷史十分有趣,因為當時有慶典巡遊,無數花車,由早到晚,連綿不斷,連外國遊客都會慕名而來,是當年十大新聞之一。雖然年紀輕輕,周浩正的藏品履歷卻十分豐富,然而他並沒自誇,「這幾年來捐窿捐罅去找舊物,認識了一班同道中人,每次跟收藏界的老前輩傾偈都獲益良多﹕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買,哪些不該買;哪些是真品,哪些是假貨」。周浩正一直保持謙虛學習的心態,也不介意慷慨分享,他說,這樣才能體會到收藏的樂趣!

周浩正是最年輕的協會會員,與年紀最大的會員劉銓登年紀相差足足50年,但他們在收藏話題上卻從沒代溝。78歲的劉銓登加入收藏家協會超過20年,收藏門類自然又多又廣, 從舊照、郵票、戲票、明信片、利市封,到政府文件、電報、電費單……他都會把藏品以膠套封存,分門別類放進透明活頁文件夾妥善保存。劉銓登說﹕「嫖賭飲吹、吃喝玩樂、衣食住行, 每個範疇我都有收藏。」他更於2012年出版《叮叮傳奇》一書講述香港電車歷史,可見其對收藏的熱愛。「一開始我也沒有特別收藏香港舊物,只是喜歡保存一些自己用過的東西,例如戲票,後來就想儲齊全香港戲院的『戲飛』,漸漸就發現了收藏的樂趣。」

羅湖舊照反思高鐵爭議

劉銓登1930年代出生於香港,見證香港從日佔時期、移民湧入、經濟起飛,到九七回歸後的社會變化,對本土人口變遷特別有感覺,一批1950年代之後的身分證明文件是他的得意珍藏。「最近高鐵一地兩檢鬧得熱烘烘,回想起香港回歸前過關返大陸,程序相當複雜,除了需要回鄉證,還會被問東問西,要在口岸等很久才可以回去,一張羅湖口岸的歷史舊照就可以反映當時的情况。」劉銓登感慨道,現在無論出入境都簡單得多。除了舊照,劉銓登也收藏大量歷史文獻。他說,最初保留自己的證件以便日後申請護照、簽證之用,後來從鴨寮街、廟街等懷舊店發現不同版本的身分證明文件,便想透過收藏來記錄屬於自己年代的回憶。

談到舊物的收藏價值,兩位收藏家不約而同地說,歷史舊物有趣的身世和典故難以用金錢衡量,若收藏只講價值,而沒有熱情,也就難以覓得好東西!

文、圖:Sandy

編輯﹕陳淑安

美術﹕SIUKI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