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知巷聞﹕剷林鋪路等收地? 梅窩豐沛生境農地保得住?

文章日期:2017年08月20日

【明報專訊】有梅窩街坊說,最近碼頭有人貼街招出租農地!

梅窩的「名物」,除了牛,其實還有田。七八十年代農業式微,不少棄耕稻田成了沼澤,卻意外為動植物提供了安樂窩,是香港較少見的低地生境。直到近年,又開始有外來人「識貨」,來梅窩耕田。

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許多農地及沼澤,在梅窩邊緣分區計劃大綱圖被劃作「住宅(丁類)」及「康樂」用途,東大嶼都會及大嶼山發展計劃如箭在弦,這些農地及有生態價值的地方,留得住嗎?

東大嶼都會若落實,將由東大嶼人工島建道路網絡連接梅窩。不過,推土機未到,梅窩已開始變天。因此,長春社及守護大嶼聯盟最近花個半月時間,選取五個農田較密集的地點,研究農地及荒地的面積、耕作情况及生境種類,例如是林地、沼澤還是草地,以了解梅窩農地現况。

生境多樣性驚人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說,梅窩的農地過去並無大規模研究,掌握的生態資料較少,今次研究只是起步,但結果令人喜出望外。「這裏的生境多樣性比想像中好,除了旱地(乾農地),還有淡水沼澤,而且縱橫交錯,可容納許多不同物種,如兩棲類、蝴蝶,有基礎估計其生態價值不低。」

全港最受威脅 低地生境

梅窩保留的低地生境,屬全港最受威脅的生境。「郊野公園保留的多是高地、樹林;而風水林、成熟的次生林多在村落附近,大都不屬郊野公園。過去二十年,隨着鄉郊發展,這些低地生境已買少見少,梅窩還保留了不少低地生境,應投放資源保護。」

罕有物種集散地

生境的物種還待詳細研究,但吳希文說,梅窩靠近河溪林地生境,與昂坪及南大嶼相近,與大嶼山的「明星物種」盧氏小樹蛙(又稱盧文氏小樹蛙)的生境類似,或有機會找到小樹蛙蹤迹,而過去在其他濕地、河溪找到的物種有濕地弄蝶、香港瘰螈(又稱香港蠑螈)等。此外,研究亦發現梅窩保留不少有年紀的本地樹種,例如高十二至十五米的樟樹,吳估計這些樹木有資格申請列入古樹名冊。

隨時收地發展 促政府審視整體規劃

早前政府在大嶼山發展藍圖,提及善用閒置用地,守護大嶼聯盟擔心,現時梅窩的劃規大綱下,不少農地或荒地都屬可隨時建屋的「住宅(丁類)」(即低密度住宅)、「休憩」、「康樂」用地,一旦發展,業主可隨時收回建屋鋪路。

大聯盟指出,現有的梅窩邊緣分區計劃大綱圖於一九九五年公布,今次研究希望掌握資料,若有具保育價值的生境,例如農地、林地、沼澤,可考慮改劃為「綠化地帶」或「自然保育區」。此外,蝴蝶山至萬角一直未有規劃,大聯盟希望政府盡快審視大嶼山整體規劃。

收回部分土地保育 推動farm-to-table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曾成立保育工作小組,多個環團提出十項建議,其中之一是需要收回部分土地保育。吳希文表示,收回土地要視乎該處的生態價值及平衡各方利益。但除了重新檢討土地用途,政府亦可以保育基金形式,為鄉村提供經濟誘因,平衡保育及發展。「荔枝窩是個好例子,有資金做基建、農地復耕,發展社區經濟。」守護大嶼聯盟正研究於梅窩推動「farm-to-table」(由農場到餐桌),將農地連結本地餐廳,除了全程可以單車運送農作物,低碳環保,亦可自給自足,推廣梅窩本土特色。

梅窩田種咩靚菜?

梅窩以前有許多水稻田,但自政府於一九五七年興建石壁水塘,截斷了梅窩的河水,無法再種稻米,而不少原居民都出外謀生,農田由南下來港的外來移民接手,改種蔬菜。現時梅窩種的,多是可承受高雨量的植物,例如稻米、韭菜、西洋菜、紅莧菜、通菜、木瓜、茄子、小番茄、粟米、莙薘菜(又稱豬乸菜)。

梅窩的田,有專業農戶,有自民間機構,也有不少是退休後搬來的巿民。有南邊圍農夫表示,選在梅窩租田耕作,是因梅窩可以接駁山溪灌溉,而且遠離巿區。「近巿區的土地或已受污染,不知道有沒有人傾倒過廢料;若是一直已有人耕的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用過農藥。」

墾田要翻土、清理石頭、接駁水源、安裝灌溉系統、太陽能發電機、棚架等,投資不少,若將來被收回,怕不怕心血付諸流水?「在外面租舖都免不了擔心會被回收,但總不能因此不租吧?」

水牛愛濕地打滾 養活昆蟲動植物

這裏的濕地是許多兩棲類、昆蟲的安樂窩,但原來牠們能「安居樂業」,大嶼山的牛功不可沒。梅窩的濕地來自棄耕的水稻田,守護大嶼聯盟成員指出,梅窩曾有不少農夫種米,只是自建成石壁水塘,阻截了水源,農民才紛紛轉型種菜,甚至棄耕。以前負責耕田的水牛,在廢棄的農田上流連,「水牛會在濕地打滾及挖路方便自己行走,挖鬆泥土,幫助兩棲類動物在濕地中生存,令鳥兒有食物,蝴蝶也可在這裏生活,形成自給自足的生態循環。」吳希文亦說,水牛挖出來的水道,常會見到蝌蚪。濕地除了是動植物的安樂窩,綠色植被的地表會形成微氣候,比水泥地更涼快,在悶熱的日子,梅窩的街坊也舒服一點。

發展前夕 剷林、圍欄、果樹

東大嶼計劃未動工,梅窩已開始變天,包括剷林、鋪水泥路等,而自政府於二○一三年公布東大嶼都會及大嶼山發展計劃,大嶼山獲批興建丁屋數字已增長逾三倍。

由梅窩碼頭騎單車十分鐘可達的蝴蝶山,鄰近白銀鄉,數月前被斬去約2.5個足球場(24萬平方呎)的樹林及鋪上水泥建路。據傳媒報道,當時建築工人稱將建五間屋。

規劃署稱繼續監察

該地雖私有,惟在政府規劃大綱中屬農業用途,若填土或建屋,須得城規會許可,否則或違反《城規條例》。規劃署回覆稱,曾於六月底到場視察,發現有植被被移除,未有足夠證據證明有關地點有《城規條例》下的違例發展,但會繼續監察,倘有違例發展,會採取執法行動。

突然廣植果樹 收地時逐棵賠償

除了斬樹建屋,今次研究亦發現不少業主已將空地用鐵欄圍起。守護大嶼聯盟指出,過去因梅窩農業而引入的牛及其後代在山上、廢棄的農田流連棲息,自荒地圍起鐵欄,可棲息及覓食的地方減少,更多牛到行人路、農田覓食。此外,不少私有空地最近亦廣植果樹,有熟悉政府收地程序人士指出,這些果樹種得太密,營養不足以結果,只因政府收地將按果樹數量賠償。

文﹕黃熙麗

圖﹕郭慶輝、黃熙麗、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