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百年教科書溫故知新 舊課本猶如時代說明書

文章日期:2017年09月02日

【明報專訊】暑假結束了,又是開學時,莘莘學子再次背起書包,載着重甸甸的教科書上學去。教科書在完成其教學「任務」,特別是考完試便會變成「孤兒」,無人再讀。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舊課本都可以成為收藏品?

香港最早的教科書誕生於晚清,對近代知識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義。中學老師梁經緯和攝影藝術家劉智聰,均熱中收藏舊課本,收藏了數以萬計從百多年前清末民初到香港九十年代的舊課本。二人都認為舊課本就像是「時代的說明書」,每紙書頁都承載着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讓人溫故知新。

梁經緯是中學視覺藝術科老師,於1990年代已經開始收藏的嗜好,起初收藏郵票,後來集中學校舊物,舊課本是其中一部分。他愛上收藏,源於美學理論中的「距離說」。梁經緯收藏的許多舊課本,都不是他小時候讀過的教科書,然而對他而言卻產生了一種神秘的距離感,「我的藏品中有些是自己讀過的課本,但有更多的是在我未出世已經出版的教科書,例如用毛筆寫的清朝課本、日佔時期的歷史書等」。梁經緯說:「這些舊課本與我的生活經歷有一定的距離,卻與我身處的地方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充滿神秘感,所以吸引着我一直追尋。」

鍾情天台小學教材

天台小學的舊課本教材,是他收藏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小時候讀的是教會學校,與李鄭屋徙置區只有一街之隔,學生在徙置大廈天台小學讀書的情景,是香港於1950至70年代末推行免費教育前的一種特色景象」。梁經緯指出,天台小學的資料,比皇仁、拔萃等傳統學校少,所以他希望透過收藏舊課本,更加了解這段時期的歷史。

劉智聰與梁經緯惺惺相惜,經常交流收藏心得,以舊課本會友。身為一位攝影藝術家,劉智聰經常到荒廢了的學校拍照,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攝影展覽就以學校為主題﹕「因為學校是我們人生發生好多第一次的場所,第一次獲讚、第一次受罰……對我們的成長有着重要的意義。」劉智聰於1997年6月30日離開香港到英國讀書,兩年後回來發現回歸後的香港變化很大,於2004年後更出現殺校潮,劉智聰便開始收藏舊課本,由學校出發找尋自己城市生活的脈絡。他特別喜歡1970年代社會科的舊課本,因為這個年代見證着許多政策由「落實」到「出現」,如公屋、免費教育等,記錄着香港的成長。

劉智聰更在2015年起,於灣仔富德樓開設舊課本展示館,與公眾分享藏品。可惜訪問當天已是展館對外開放的最後一天,劉智聰卻並不傷感,「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收藏,展館兩年半來為人提供了分享舊課本的空間,也讓不同的人上來說說舊校園時光的故事,像『榕樹頭下講古仔』,使我學到很多東西」。他希望舊課本的收藏不停留於富德樓這個實體展示空間,可以透過更多不同的途徑如社交媒體、不定期展覽,把舊課本收藏與分享的精神延續下去。而「舊課本」在今年的10月更會衝出香港,受邀參與於日本大阪舉行的Unknown Asia Art Exchange展覽。

◆舊課本facebook專頁

網址﹕www.facebook.com/oldtextbooks

文:Sandy

圖:Sandy、蘇智鑫、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美術﹕SIUKI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