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熟成牛肉 新鮮原來未必最好味?

文章日期:2017年09月10日

【明報專訊】以為熟成牛肉(Dry-aged beef)是香港趕歐美扒房的時髦,卻原來是古法新嘗,將牛肉風乾冷藏過後,引發出層次豐厚的風味,是來自十七世紀歐洲(或更早之前)的一場餐桌上的文藝復興。

荷蘭國寶級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一六五五年的畫作Slaughtered Ox大概是最佳的說明,畫布上,暗室之內,屠宰乾淨的牛懸吊木架上,冷空氣中風化的表皮泛着臘黃,皮層底下的牛肉組織正發生着當時科學解釋不了的化學分解作用,將牛肉味道昇華︰「可以說是意外下的產物。」精品雜貨店Feather and Bone總經理兼屠宰師Mark Chan說︰「當時沒有冷凍技術,所以只能將肉類儲存在最冷的地方,便是地窖。」結果意外催生了與別不同的牛肉風味。

數百年後,由美國一眾大型扒房如Peter Luger,將被遺忘的技術再次帶回現代餐飲文化上,近年成為了香港食桌上的關鍵字。

什麼是熟成牛肉?

「所謂熟成(aging),就是受控制的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或者可以說是控制下的腐化(controlled rotting),跟芝士和葡萄酒的原理一樣。」

所謂熟成也不是什麼驚為天人的科學,其實就是牛肉內的酵素(生物酶)發揮作用。所有生物體內也有酵素,我們吃下的食物,會在經過各種酵素的多次催化分解後,變成細小的分子,讓細胞吸收利用,而生物的細胞會控制酵素的反應速度和分解對象,以免自己被多餘的酵素吃掉。

夾雜核果、蘑菇香、芝士味

但當牛死亡後,酵素不再受控,便開始不停催化分解牛肉中的物質。過程中,除肌肉纖維中的各種蛋白質會被分解,令到牛肉口感柔軟幼嫰外,其餘物質被分解出來的各種細小分子,也會令我們在進食時,味覺出現吃到「牛肉味」以外的各種反應,比如核果味,蘑菇香,甚至會有以為自己吃到芝士的感覺。

自家熟成成個雪櫃唔要得?

但假如過程中,肉塊沾染了細菌、真菌之類的微生物,在被分解出來的小分子物質滋養下生長繁殖,就會變成了「腐敗」。Mark說,不少人以為可以自己在家中雪櫃進行「熟成」,結果不單止牛肉變成腐肉,產生的臭味也沾染了其餘食物,最後要整個雪櫃丟棄,得不償失,所以熟成過程要有精準的控制。Feather and Bone的店內便有一台專門處理熟成牛肉的熟成櫃,外形大小與一般家庭雪櫃無異,價錢卻昂貴得多,折合差不多二十五萬港元,全因它可以嚴謹地控制櫃內的濕度、pH值,包括溫度的誤差在正負0.1℃之內︰「如果你不控制它,裏面的牛肉不過就是單純的腐敗。」

乾式熟成 vs.濕式熟成

坊間一般將熟成分為乾式熟成(dry aging)和濕式熟成(wet aging)。「乾式」基本上是仿效古老傳統,牛肉不加任何包裝,置於恆溫及恆濕的熟成室中,一般而言溫度約在0℃,濕度則約控制在50%至85%之間,過程長達二十至四十五天,甚至更多如一百天不等,視乎口味而異,這時牛肉中的水分會被抽走,體積會縮小,因而令「牛味」和「風味」更加集中和豐厚。

不抽走水分 不分解組織

至於濕式熟成(wet aging),則是指經屠宰後的牛隻部分,在冷藏運送過程中,包裹於真空袋內,藉由牛肉本身的天然酵素進行「有限度」的熟成︰「會酌量增加一點風味,不會抽走水分,也不會分解牛肉組織,不算是熟『成』(aging),只是『熟』(getting old)了一點。」但由於不會影響體積,也不用花額外時間,因此相對經濟實惠。

熟成後,味道層次更明顯

Mark說,現時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牛肉,其實也是經過了濕式熟成的處理,基本上已是今天的「行業標準」,我們以為在扒房中吃到的牛扒是來自新鮮冷藏牛肉,其實也是濕式熟成的產品,「因為即使是來自世界上最優質的牛,如果是新鮮肉的話,味道也只會是沉悶之餘又單調平面。」每片牛肉也有不同風格,因應牛生長在不同地方,吃不同的飼料,會有不同味道,這些心思看似微小,在新鮮牛肉上也吃不出個所以然。但經過數十天或一百天的「熟成」後,細微的差異會揮發成齒頰留香的多層次風味。

熟成幾耐最好?

熟成的日子,因個人口味而異,Mark偏好介乎於三十至三十五天之間,牛肉會有陣陣藍芝士的香氣。也會視乎配不同種類的酒,而挑選不同日子的熟成牛肉。熟成日子亦非愈長愈好,比如二百天以上的熟成牛肉,基本上與醃火腿(cured ham)無異,可以不經烹煮直接切一片放進口中,「不是說那種不好,但某程度上已經變成了另一種食物,像Jerky或South African Biltong」。

熟成哪部分最佳?

Mark推介肉眼部分(ribeye),因為表層有一層脂肪,在熟成的過程中有一定保護作用,牛腰脊肉(short loin)、牛臀肉(rump)和T-bone(T骨)也是不錯的選擇。唯一不建議的是牛柳(Tenderloin)部位,因為熟成過程會令牛肉縮小15%,加上切走硬化外層的5%,本來體積小的牛柳便所餘無幾。

熟成三部曲

1. 先抹乾牛肉表面血水,放進熟成櫃中,隔數天後,由於持續低溫及空間流動,牛肉表層會風乾變硬,有一層如金華火腿般的硬殼,保護內層牛肉之餘也防止它縮得太小

2. 每隔一段時間要將牛肉翻轉,初期牛肉組織會先被分解。除了口感幼嫰外,在煎煮過程中,也因肌肉組織已被破壞掉,而不會受熱收縮,擠出水分,因此熟成牛肉仍然保持一定的肉汁

3. 分解過程中會因日子而產出不同風味,對於持續熟成會產生更多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風味,外國科學研究得出不同結果,總體而言,口味的選擇是因人而異

買鮮牛肉免費乾式熟成

市面一般熟成牛肉較同部位的新鮮牛肉,價錢貴約兩倍。Feather and Bone最近推出免費乾式熟成服務,購買五千克以上的一整個牛肉部位,可以免費在店內熟成,日子不拘,讓顧客以新鮮肉價錢品嘗到熟成牛肉的風味。

風乾牛肉又是怎樣?

Biltong 南非醃製風乾

世界各地不乏將牛肉風乾處理的例子,如Mark在訪問中提到的Biltong,便是出自南非的著名地道小吃,「Biltong」一詞出自荷蘭語,「bil」是臀肉,「tong」指長條。因一般使用牛隻臀部肉及切成條狀而得名,有時也用上鴕鳥肉。隨十七世紀荷蘭殖民者將醃肉工藝帶到當地發展出來的Biltong,多用上黑胡椒、芫荽、鹽和醋等多種醃料加以醃製,自然風乾後生吃,今天成了一些高級餐廳的前菜。

蒙古風乾牛肉

蒙古的風乾牛肉,歷史上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時代,蒙古鐵騎四出征戰,牛肉乾方便保存,又有助減輕軍隊行進的負重,在遠征中發揮重要作用。現代內蒙古風乾牛肉,承襲傳統採用黃牛肉,一般在吃前先烤煮或油炸。

Bündnerfleisch瑞士風乾牛肉

瑞士山區出產的風乾牛肉Bündnerfleisch是當地人最愛的頭盤之一,起源於當地山上居民製作來度過寒冬,加入海鹽、阿爾卑斯山產的香料,在山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下風乾出來。

文﹕梁仲禮

圖﹕鄧宗弘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