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河馬絕種危機 衰在有牙?

文章日期:2017年09月10日

【明報專訊】說起河馬,你有什麼印象?像河馬的卡通人物姆明?

除此之外還能想起什麼嗎?

河馬與香港有一種關係,與大象相似。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研究生Alexandra Andersson近日發表一項研究,發現非洲國家出口河馬牙到香港的紀錄數字,與香港紀錄的入口數量不符。

立法會在剛過去的周三舉行一場淘汰象牙貿易公聽會,不過象牙製品原來有比較便宜的代替品,就是河馬牙。

河馬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被列入附錄II,代表物種「目前雖未瀕危絕種,但如對其貿易不嚴加管理,便可能變成有絕種危險。這些物種可以貿易,但受到許可證制度管制」。

因此河馬牙要進口香港,必須附有出口地簽發的出口准許證。

什麼原因讓河馬牙出入口數字對不上?

進口到香港的河馬牙又用來做什麼?隨着落實禁售象牙,河馬牙會否因此更受青睞而終於走向滅絕?

象牙代替品 售價平一半

在上環的象牙商店,河馬牙商品不算多,但不難尋到。野生救援(WildAid)二○一五年發表關於象牙市場的調查,香港七間店裏售賣共一千一百四十六件河馬製品,95%是人物及動物的小雕像。記者所見,河馬牙與象牙色澤相似,不過河馬牙質地硬,難雕刻,亦易裂,被視為象牙的低價代替品。其中一間店裏,一座十吋左右的河馬牙「風景橋」售八千元,店主說差不多大小的另一座象牙「風景橋」售一萬六千元,是一倍價錢。他形容河馬牙形狀比象牙更彎,象牙切口細看可見菱形紋,但河馬牙沒有。

河馬牙「風景橋」上面封一層薄膠保護,店主說是香港師傅所雕,並教路注意牙上的風景形態,便可知眼前這座不是近年出產。走進一間店面較闊落的店,問河馬牙,款式較多,不過同樣約十吋的河馬牙及象牙「風景橋」,均售約三萬元,店主說河馬牙不一定較象牙便宜,還看做工,那座橋雕上了八仙,還有上色。

這名店主介紹,河馬牙除了雕成風景橋,另有一組四吋多高的福、祿、壽雕像,意頭好,似乎適合作為賀壽禮物。人類總求長命百歲,可是河馬牙貿易背後,人類又如何看待這些精雕細琢工藝品原本所屬的生命?

九成河馬牙經香港轉入口

Alexandra去年根據CITES的貿易資料庫,統計得出由一九七五年起,全球河馬牙貿易共約七十七萬一千公斤。當中超過九成在香港入口及轉口,當中入口的35%來自非洲中部國家烏干達(Uganda)、41%來自坦桑尼亞(Tanzania),55%轉口至美國,8%轉到中國。數據似乎頗為詳盡,不過Alexandra細心對比,就見到處處有出入。

以烏干達河馬牙進口香港的貿易為例,研究列出一九九五年至二○一三年之間的十九項數字,只有二○一三年烏干達上報CITES的出口河馬牙數量與香港報告的進口數量一致,其餘多項交易是香港進口數字比烏干達出口多,或缺烏方資料,也有例子是烏干達上報的較香港多。

Alexandra認為,如果烏干達報的出口數量比香港報的進口數量多,可能是實際出口的河馬牙沒有「用盡」准許證上批准的數量,於是運到香港後,港方數算的進口量便較烏方少。但這解釋不到為何多數是反過來,香港記錄進口的河馬牙竟會多於烏干達所報的出口數字,例如二○○八年烏干達出口四百公斤河馬牙到香港,香港方面卻報稱這年進口了四千公斤。

研究無法憑數字論斷為什麼會出現數量上的差異,但Alexandra說:「這麼多年來(貿易數字不符的)情况一直發生,這些紀錄看起來很混亂(messy)。」她曾向香港、烏干達及坦桑尼亞查詢,只有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回覆稱造成差異的原因為「不明」(unknown),建議她聯絡烏干達有關當局。記者再就研究查詢,漁護署稱「一直妥善記錄瀕危物種的進出口貨運資料」,強調查驗人員會核對入口數量是否與出口准許證資料相符,並會檢查准許證是否有效。

數據差異難追究

我們向CITES追問數據差異的原因,得到長篇回覆。CITES承認數據常有「不對嘴」情况,提到Alexandra研究中所說的,因一些地方只依許可證記錄數量、計算單位不同(如盒、公斤)、以及因內戰等國內問題,提交的數據殘缺不全,強調加入CITES公約的地區有責任提供數據,而該組織亦有以多項程序管理資料庫,至於烏干達沒有「交足功課」,CITES又說,都係問番烏干達。Alexandra看過回覆後,說「誰問及數據差異,CITES都copy and paste這篇答案」,她認為應作出進一步調查,減少差異,否則如CITES附錄所說,不嚴加管理貿易,就會威脅物種生存。

河上霸主不敵人類

對於河馬,我們知道多少?來港出席象牙貿易公聽會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執法行動顧問Crispian Barlow,曾在南非野生動物中心擔任總護林員,以及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的自然保護區任職管理員,向他問起河馬,他像說起老朋友:「你知道嗎?牠們晚上會離開河流,走十六公里找草填飽肚子!」

Crispian說,河馬牙最長可達半米,在顯微鏡下看,會看到象牙組織呈鑽石形,河馬牙上則是一個個迴圈。他說盜獵河馬不易,「河馬被射中就會沉到河底,鱷魚會吃牠,人走到水裏尋河馬的話,也會被鱷魚咬」。但河馬不似大象、獅子,在保護區受保護,而是遍佈河流,盜獵者可在陸上設陷阱,趁河馬晚間上水掉到陷阱時把牠殺掉。河馬有時破壞農作物,也可能被農夫落毒殺害。

有人告誡,河馬外表憨厚,實際上性情兇狠,Crispian卻說,被稱為「河上霸主」的河馬,最大敵人是人類。河馬原本分散在非洲各條河流上,因為乾旱,牠們棲地減少,數量下降,Crispian說,為了讓遊客看到更多河馬,有公園會用草把牠們引在一起,若有河馬染病,便容易害死一大群河馬。

一百年內或滅絕

或許你會問,這真的有什麼大不了嗎?這些數字上的差異,要說原因,可以有很多猜測。而河馬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vulnerable)」級別,數目在十二萬五千至十五萬之間,按IUCN估計,過去十年全球河馬數目下降7至20%,未來三十年會再減少30%,以此計算下去,河馬種群一百年內會滅絕。

一百年的時間,毋須焦急?可是,就如追蹤象牙與犀牛角買賣的紀錄片《瀕危動物》(The Last Animals)裏說,物種消失不會在我們眼前發生,就如計算大象的數量,人類會坐直升機在上空去數,要到再也見不到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這物種已不存在。

十九年河馬牙貿易數字累積下來,烏干達比香港多報一萬四千公斤,約為二千六百隻河馬的牙齒總重量,人類沒有切實掌握數據,不知不覺、不明不白地因自己的需求消耗一個物種。一九九七至二○○三年間,因為盜獵猖獗,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河馬數量銳減95%。

禁止象牙貿易 那河馬牙呢?

非洲國家的保育工作往往缺乏資源,當地部門亦難妥善保存動物的數據:「這些資料很多不是電子紀錄,而是紙本紀錄,如果放在護林員工作站,下一場雨,文件濕掉也不會有人緊張。加上貪污問題,一支啤酒都可以收買人,在非洲,貪污未必涉及重金,因為他們實在太窮。」

河馬的生與死,非洲人的窮與富,到了香港,剩下白牙與交易。香港政府擬於二○二一年全面禁止象牙貿易,Alexandra的研究報告提到,禁令或會刺激對河馬牙的需求,因為一九八九年國際社會禁止象牙貿易後,河馬牙的需求有所增加。假使擔憂成真,我們總不能說那是大象的責任,倒不如想想,如果一面無視動物存亡危機,一面不斷索求由動物部分製成的奢侈品,人類是否真的太過奢侈?

文﹕曾曉玲

圖﹕曾曉玲、受訪者、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網上圖片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