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藉說故事表達爸爸的愛

文章日期:2017年07月18日

【明報專訊】買了心儀的圖書回家,當然要跟孩子一同欣賞。一說到親子共讀,大家就會聯想到媽媽耐心講故事的畫面,至於爸爸的角色,似乎不太受重視。三年前從台灣移居香港的李効儒(小布),便想帶頭作出改變,「我曾聽聞香港是文化沙漠,來到後卻發現,其實小朋友有不少機會去看書,有家長自發搞讀書會、形形色色的童書店出現,連學校也在教學中融入繪本元素,但爸爸的參與度卻十分低」。

只在乎參與 不在乎時間長短

香港有故事媽媽,到學校或機構去講繪本,「故事爸爸」這個名堂卻甚少聽到。小布直言,不論在台灣還是香港,媽媽說故事始終較為普遍,「但至少在台灣,多些爸爸會在家講故事,也有專業的故事爸爸,四出去講繪本,在香港則很少見」。箇中原因不難推敲,爸爸通常工作很繁忙,下班回家後已很疲累,更難提起精神跟孩子共讀。

但在小布的理念裏,親子共讀不能少了爸爸一份,「即使每星期一次,每次只有5至10分鐘,也不打緊。只要你肯抽時間參與,就等於告訴了孩子︰『爸爸會預留時間給你,想跟你一起看書』,這對小朋友建立閱讀習慣十分關鍵」。

因此,他經常抽空陪兩歲的女兒點點閱讀,「她最喜歡小動物,我會多講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或者一邊講,一邊跟她找出圖中的動物。我很享受其中,慢慢建立到親密的父女關係」。他又從環境入手,鼓勵女兒閱讀,「家中劃出了專門用來共讀的小角落,我們沒有安裝電視,她想看東西時自然會拿繪本。我也容許她在書上自由畫畫」。

劃出共讀空間 鼓勵女兒閱讀

除了跟點點閱讀外,小布還想在香港推廣爸爸參與共讀的理念。眼見爸爸們白天忙於工作,他便趁晚上和周末,到不同地區舉行小型活動,包括爸爸讀書會、共讀心得分享會,也試過親子一同製作書架,「藉着親手製作的過程,提醒各位爸爸,不論多忙都要陪孩子閱讀」。

經過約半年的經營,漸漸有一班爸爸凝聚起來,既會參與活動,也身體力行實踐親子共讀。但是,很多爸爸仍然滿腦子疑問︰反正孩子上學後,老師一定會講故事,是否需要特地在家中閱讀?自己跟孩子有一套相處的方式,例如一起玩,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共讀?

談起這些疑問,小布推介了一本繪本,在《爸爸,你愛我嗎?》(右圖)一書中,有個爸爸總是煩惱,該如何向兒子表達對他的愛,於是他終日蒐集大大小小的盒子,原來是要製造飛機、四輪車等,跟兒子一起玩,就算鄰居嘲笑他們只顧玩樂,他也毫不介意,只想用獨特方式,讓兒子感受到他的愛。

這正是很多爸爸的真實情况,就算工作辛勞或有失意的時候,只要是為了孩子好的事,大家都願意去做。但單單透過玩樂,孩子未必體會到這份深厚的父愛,「男性不太懂呈現情感,借助繪本的情節和對白,就能直接地表達出來」。

陪伴孩子 過程中給予安全感

即使孩子太年幼,未必明白故事內容,小布也強調,親子共讀是一種陪伴的方式,絕不是老師能輕易取代,「好多時小朋友不是志在聽故事,而是想聽爸媽跟他們說話,這可以給他們安全感,甚至孩子一出世就可以跟他們講故事,讓他們認得爸爸的聲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47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