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道探秘 古董尋寶練出敏銳眼光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02日

【明報專訊】香港每年在會展、高級酒店舉辦不少大型公開拍賣會,但古董珍品交易並非拍賣行專利。上環荷李活道是國際知名的古玩、藝術品私人交易中心,不少藏家和富商都會親身進店尋寶。街內林立的古董店一直給人神秘感,這次記者帶大家深入這些在鬧市中的藏寶庫。

「玉器找到青銅器工藝,便相當可疑」

最近荷李活道舉辦導賞活動,記者透過策展人結識了幾名古董店老闆。原來古董店並非高不可攀,他們歡迎一般市民參觀,只要事前預約便可安排觀賞。

「這尊觀音是1980年代中後期在景德鎮燒製。它體積大、極罕有,此款不超過3尊。其中一尊在製作途中燒壞,另一尊有損破,只有此尊保留完整。」古董店永興行店主李英傑說這尊觀音只有約30多年歷史,雖算不上是古董,但也是難得一見的上等工藝品。

揪出假貨畫蛇添足破綻

李英傑是回族人,家族5代都是古玩商人。「我的祖先在清朝時在北京買賣古董,在解放前後陸續移居香港。1960至80年代最高峰時,親友在尖沙嘴區經營的古玩店有10多間。」他6至7歲起跟母親往歐美及內地買貨;自言至中學仍未入過遊戲機中心,每天放學便跟家人學做生意。他「由細睇到大」,訓練了一雙鑑賞古董的銳利眼睛。那究竟古董如何分真偽?「玉器有玉器的工藝,青銅器有青銅器的工藝。如在玉器找到青銅器的工藝,便相當可疑。」他笑說造假者常自作聰明,畫蛇添足。

「他們以為工藝愈繁複愈靚,我們一睇便知是假。人手做的東西始終有瑕疵,是預期之內。以玉雕為例,工匠雕花收刀不會完美,用放大鏡可看見有微細花痕,太完美的可能是用上機器。」眼光需靠實戰雕琢而來,「單純上網學睇古董會學壞師的,試過買錯、買貴了東西,便會進步」。

「每次旅行都會逛當地古董店,通常每次都可賺回旅費!」他說賺錢要訣是懂別人不懂的東西。「如大家都懂便沒錢賺了。若我懂、對方不懂,便可用低價買對方的珍品,再轉售圖利。」他說世上沒人會通曉所有東西,這是行內有趣之處,有時他亦會求教客人。他曾在加拿大攻讀國際關係,亦通曉人際關係。「有客人知我鍾意遼朝金器,每周來店子給我分享,又賣貨品給我。」店舖有不少名人富商客戶,例如何東家族成員、加州博物館等。「有些富豪不信拍賣行,愛考自己眼光。以往逢周末荷李活道會泊滿名車,富商會主動和店主分享古董照片,說在哪間博物館看到什麼好東西。」

近年面對拍賣行激烈競爭,古董店愈來愈難經營。他指1990年代起多了內地人進入收藏界,他們較喜歡拍賣會的氣氛,帶旺了拍賣市場。「古董店也有優點,例如會把客人當作老友,有時會反問店主成交價是否有錢賺,擔心我們賠本﹗」他認為在古董店買賣的客人較低調,買東西不想給人知,數十年後才轉售。■

宋瓷脫俗 清瓷吸引投資客

「外國人多數愛買唐宋以前的高古古董,把漢、唐的馬匹和造像當作家居擺設。內地人則偏愛明清瓷器,用來投資為主。」內地人不愛高古品,一來擔心是仿製,二來是它們曾用來陪葬,心理上難接受;明清皇帝用過的東西卻感覺高級。乾馨唐店主Bonnie Lai說「有錢人才入古董店參觀是錯覺」,客人雖以古董商藏家為主,也歡迎市民參觀。

店子中擺滿馬匹、陶俑雕塑。Bonnie Lai在1989年創立乾馨唐,做了30多年古董生意,客人有國際博物館和藏家。她自己最心儀宋代瓷器,展示幾件私人珍藏。珍品品相極佳,是在一般博物館都難看到的上等貨。宋代瓷器特徵是溫潤、觸潤感滑、手工精緻,體積細方便收藏。她表示,相對明清的青花瓷器,宋代的設計就像宋詞般清雅脫俗、滿有文人氣息。

具備市場觸覺 分析客人反應

「做古董生意考驗眼光,唔識睇就會損失。10萬元買回來,可能1000元也沒人要。」她解釋除要懂得分辨真偽,還要有市場觸覺。除觸摸藏品,還要分析客人反應。「別人不買或不出高價,便知自己買貴了,或買了市場不太受歡迎的東西。」而做古董生意除講天分,也靠不斷自學。「有些人懂很多知識,但對住實物未必懂看真偽。若貨品是用自己真金白銀買回來,會分外上心。」

文:呂瑋宗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