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商業營銷規限 香水芬芳 無分男女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25日

【明報專訊】從小我們就被灌輸不同性別概念:穿裙子的、紅色的,屬於女仔;穿褲子的、藍色的,屬於男仔。大家依循這種二元思維,久而久之形成集體印象,讓這些觀念成為主流。隨着時代進步,「性別中立」抬頭 ,我們才發現世上有很多事物,其實不應該刻板地劃分為男界還是女界,例如香水。

長久以來,大眾都以兩性鍾情的事物來把香水分類。例如花朵、水果香屬於女人味,而木質、皮革香等則屬於男人味。這些先入為主的思維,令市場普遍把香水分為女性及男性,間接「誤導」了大眾對香水的認知。

要說打破大家對男女香水局限想像的轉捩點,不得不提在1994年面世的CK One香水。這款由Calvin Klein推出的無性別香水,主張男女合用,顛覆了當時大眾對香水鎖定性別的刻板印象。CK One香水配以如酒瓶般的半透明磨砂玻璃瓶,並採用再生紙製成普通紙盒包裝,在當時就像香水界的一股清泉,在推出不久即創下5800萬美元(約4.5億港元)的驚人銷售額。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也許有人會質疑品牌借助打破男女界限作為銷售手段。但事實上,香水是否真有男、女之分?

Le Labo呈現香水本質

翻查歷史,香水其實從一開始時的確沒有性別之分,卻有社會階層的分別。例如在古埃及和古羅馬,最早期香水僅用於祭祀宗教場合,除了神職人員外,普通人並不能使用。

當然,來到20世紀,香水已經在全球變得流行,加上女性消費群不斷擴大,不少品牌因商業因素才推出針對兩性的香水系列,香水界才出現壁壘分明的男女陣營。

而眼見如此分化的市場,有些人就偏偏看不過眼,決定自立門戶,把香水真實的一面呈現而出。近年市面上均有不少主打中性香水的名字,來自紐約的手工香水品牌Le Labo便是其一。品牌由Edouard Roschi和Fabrice Penot兩名在香水業界擁有多年資歷的創辦人合力成立,全因他們有感香水市場充滿大量廣告與借助名人的行銷手法,故希望透過自家品牌的簡單包裝、優質香水,來吸引在乎「本質」的知音人。

為客人調配 一睹手工香水製作過程

對於品牌的忠粉來說,Le Labo的吸引之處在於那份低調與不完美。品牌從來不會過度精雕細琢,反而更能強調出香水的特質;品牌名字源自法文,意指「實驗室」,正因為兩人視店舖為一間「實驗室」,每當客人選定味道後,調香師會親自為客人調配香水,並且貼上客製標籤,標明成分、日期等,不但讓客人得到屬於自己的香水外,還可以一睹手工調配香水的過程。

不同的客人,自然有不同的氣味選擇,Le Labo的獨特賣點,亦正因為就每個個體靈魂而出發。兩名創辦人表示:「創作香水的時候,我們不會從用家的性別為考慮的因素。我們不會以傳統的方式對待性別,這不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絕不是我們看待香水的方式。」所以品牌的每款香水都是男女皆宜。他們會嘗試以傳統來說較為女性化的氣味成分,調配出男女皆可用的產品。例如經典的Rose 31,就擺脫了玫瑰香氣,並以乾草荔枝成分取而代之,擺脫那種濃烈的經典花香;至於另一招牌作Santal 33,則糅合檀香木與雪松,塑造出簡約幽香。

那他們覺得為香水設定性別又是否不合時宜的做法?「香水一直是無性別的。把香水細分為不同性別,主要是營銷上的策略,把市場一分為二,同時允許(推出香水的)時裝設計師以不同的方式與他們的兩個目標群對話。但大家要知道,當香水與時尚結合之前,本身是無性別的。」可說是一語道破香水界過度商業化的營商手段。

■Editor's Picks

中性香水選擇

若要數最經典的男女共用香水,必定是誕生於1994年、由Calvin Klein推出的CK One。這款「力sell」無性別的香水,更可說是「去性別化」的先鋒。時至今天,隨着抹去性別二分法成時尚趨勢,市面上亦找到更多氣味獨特的中性香水,並逐漸流行起來。

查詢:Byredo 7071 7794 Gucci 3755 4592 Kiehl's 2111 4032 Le Couvent Maison de Parfum 2338 8668 Le Labo 2759 8922 連卡佛 2118 2288

文:劉詩言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指甲油 連卡佛 香水 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