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Dubuis Manufacture 唯一全「日內瓦印記」廠房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17日

【明報專訊】採訪瑞士表展多年,曾經參觀過大大小小不同的表廠,多年來發現大部分廠房均是大同小異,離不開切割零件的CNC車牀機器,然後是打磨加工,最後是組裝和工藝修飾的部分。但仔細比較又會發現每個品牌的特點正是那「小異」,即每間表廠也有他們「看重」的地方。對於Roger Dubuis來說,可能就是品牌如何在零件製作到打磨工序上,確保腕表和機芯能做到百分百符合日內瓦印記的要求。

先要交代一點資料背景。Roger Dubuis在1995年成立,2001年設廠,一開始便以全線機芯皆擁有日內瓦印記為目標,對傳統經典工藝的重視,加上豪邁誇張的創新設計,獲得鐘表鑑賞家和年輕表迷喜愛。數年後,第2期廠房落成,引進先進機械設施,做到整合式生產規模。2008年正式加盟Richemont集團成為一分子後,Roger Dubuis表廠一帶亦逐漸發展成集團的Campus Genevois de Haute Horlogerie(日內瓦高級鐘表園區)。表廠顧名思義位於日內瓦市,距離Watches & Wonders表展會場只有10分鐘車程——日內瓦印記的其中一個要求,正是機芯需要在日內瓦市範圍內組裝和調校。

生產近兩成日內瓦印記腕表

直到目前為止,Roger Dubuis仍然是唯一一個全線腕表皆擁有日內瓦印記的品牌。為什麼日內瓦印記那麼重要?日內瓦印記在1886年開始定立,由日內瓦政府負責頒發,只接受機械表申請,當時針對機芯打磨、組件結構等定下12項要求。到2011年,印記訂立125周年,當局在原本只針對機芯的標準外,增加了對腕表組裝及性能的規定。所有腕表皆需通過和性能相關的額外測試,嚴格檢測防水、精準度和功能,例如模擬佩戴於腕上的情况以檢測動力儲存、在7天內以攝影對照法檢測精準度等。雖然日內瓦印記標準變得嚴格,但Roger Dubuis的腕表仍然能通過各項測試。為了製造符合日內瓦印記標準的機芯(和腕表),需要的時間比平常多出約40%。現時每年約有3000萬枚腕表在瑞士製作,其中只有2.4萬枚合乎日內瓦印記,而當中約4500枚屬Roger Dubuis出品。

打磨原屬功能需要

日內瓦印記原本針對機芯打磨和結構而來,那起初傳統瑞士表為什麼會要求為機芯零件打磨?最初機芯打磨其實非為美觀,而是有其功能,零件在製作過程中總會有些瑕疵,打磨目的便是去除加工過程中留下的任何不平滑部分,讓腕表精準運行。打磨加工,能大幅減少零件之間的摩擦,令機芯更持久耐用。所以印記的早期規定看似只是針對打磨和機芯結構,但這兩點其實也影響機芯壽命和準確程度。當然後來慢慢發展成各種各樣的裝飾打磨,則是較着重美觀多於提高精準度。

所有獲頒日內瓦印記的機芯,即使是內部看不見之處皆須經過人手加工和裝飾。面積較大的機芯板橋和齒輪自然不在話下,就算細小如螺絲頭皆需拋光或採用圓形粒狀打磨、邊緣倒角處理等。在表廠中,更有部分製表師專門負責處理日內瓦印記規定的事項。

用12小時換35秒

為了好好控制機芯零件質素,品牌也投入不少資源,例如每台造價達130萬瑞士法郎(即約1140萬港元)的自動化CNC車牀,切割鏤空表盤和機芯內的導柱輪、計時結構零件等。機器配備多個切割鑽嘴,切削過程中也會噴出切削油,冷卻金屬切割時的高溫和提供潤滑,令表面更光滑。部分升級版的機器,除了可以水平和垂直切割,也可以對角斜線切割刁鑽的內側位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品牌的齒輪也是自家製作,負責齒輪部門的工匠有17年經驗,其製作難度是要人手將機器設定好,讓它能準確切割出需要的齒輪直徑和厚度、齒牙數量。切割一般齒輪約需花3小時設定機器,部分複雜的更需花上12小時,到最後切割一枚有12個齒牙的齒輪卻只需要35秒!

不同的零件製作好後,便會清潔和打磨,例如鏡面、拋光、倒角、圓紋打磨等,然後來到負責組裝機芯和腕表以及品質測試的部門。日內瓦印記的腕表除了在機芯和表殼上刻有印記標記外,也會有一式兩份的證書。其中一份會跟隨腕表來到買家手上,另一份則會留在廠房內,如果客人需要補發證書,便需要將腕表寄回表廠以茲核實!

文、圖:張曉冬

編輯:歐慧兒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鐘表展特刊)

[Men Matters]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