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jewellery:美國已故藝術家Daniel Brush 黃金、鋁、鋼製珠寶 顛覆想像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25日

【明報專訊】現代人定義珠寶,大都是想到以各種金——黃金、白金、鉑金,鑲上不同寶石戴在手部或頸上的飾物。但在珠寶的發展軌迹中,鋁、鋼等也曾經是不少珠寶工匠應用的材料,而且不一定製成首飾,也會做成裝飾器物。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正展出美國已故藝術家Daniel Brush以黃金、鋁、鋼創造的珠寶和器物創作。這名大師曾這樣形容:「珠寶是接近神的載體,是能將夢想放進日常生活的通道,探向未知的迷宮當中。」

Daniel Brush認為寶石和金屬是地球的靈魂,具有能連上神明的神秘力量。擁有一雙工匠巧手的他因為愛情而開展其珠寶旅程,他在卡尼基美隆理工學院(即現今卡尼基美隆大學)遇上生命中的繆思女神,並在尋覓婚戒過程中受到啟發,展開對珠寶的探索。除了從愛情中尋找靈感,早於13歲時,他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看見一隻產自伊特魯里亞(Etruria)文明的黃金碗,碗上精緻的珠化顆粒令他決心鑽研古代金工工藝,自學研究並掌握技藝。他從中世紀飾物品及盔甲、日本金屬製品及拿破崙時期的行李箱等汲取靈感,製成各種設計。

雕琢小至0.0008吋金珠

自他13歲時看見伊特魯里亞文明的黃金碗後,一直對黃金念念不忘。Daniel被黃金多變、加熱後延展度高的特質深深吸引。1967年他購入一盎士黃金,為妻子Olivia製作婚戒。戒指參考古希臘金工傳統,以「海克力斯之結」為造型,象徵愛情的力量。後來在1970年代中,他將創作力聚焦珠寶,也集中使用黃金為媒介,掌握珠化技術。遠古的伊特魯里亞人擁有爐火純青的珠化技術,他們精湛的手藝能使用細小的金珠幾近無瑕地飾滿黃金器物的表面。

千百年來,無數冶金工匠均嘗試掌握這門一度失傳的技術。Daniel開始在半球形的黃金結構表面做實驗,於廚房桌上以4種工具雕琢出小至0.0008吋的金珠。其中一次他更雕琢出多達78,000顆微細金珠,再花上幾個月時間,以只有兩根毫毛紮成的畫筆將金珠逐顆貼在拱面上。但他在焊接金珠的工序時卻步,因為只是3秒的時間誤差,便足以令未能牢固於拱面上的金珠跌落及熔解,他將這個未完成的圓拱金托擱在一旁,一擱就是兩年。某日太太在他如常早餐時鼓勵他再次嘗試,最後啟發出Daniel在1973至1985年間創造的一系列借鑑古文物設計,飾有金珠的珠寶和器物,例如文藝復興貴族風格的戒指、一套仿19世紀珠寶的別針、頸鏈和耳環,以及懸吊一枚貼滿金珠吊飾的紅玉髓和黃金念珠。他也探索柔軟的黃金與冷硬的鋼融和的可能。其早期的金鋼混合作品便融入黃金馬賽克嵌花,向拜占庭藝術致敬。其中《熊蜂》胸針飾有半球形結構,教人聯想到歐洲教堂和鄂圖曼清真寺的宏偉拱頂。

重現鋁製品璀璨光芒

鋁在今時今日是甚少應用到珠寶的素材,Daniel開始接觸鋁這種金屬,是因為跟從事汽車機械技師的友人Charlie一起修復古董跑車。後來他跟太太到華盛頓時,看到一副雕工精細的鋁合金歌劇望遠鏡,看到其簡介寫道鋁在當時被視為最貴重的金屬。這曾經異常珍貴的金屬,如今成為尋常不過的廉價素材,令Daniel不斷反思貴重物品的價值。當他知道鋁金屬珠寶和器物在1855年和1867年的巴黎博覽會展出時引起哄動,還有19世紀法國鋁材珠寶是由Honoré Bourdoncle為首的工匠大師親自雕刻和塑形時,令他潛心探索鋁材。

他發現鐫刻技術可增強鋁製品的璀璨光芒,約在2015年創作一系列迷人的鋁金屬胸針和串珠頸鏈。作品大部分鋪鑲碎鑽,提升光線折射效果,亦有鑲嵌中央寶石及玫瑰式切割鑽石、彩色寶石等,另一些設計以半球形透明水晶為主體,嵌入微小寶石或金粒,挑戰對價值和貴重物品的既有觀念。胸針上的鐫刻雕工奪目而不着痕迹,由有序與隨機的線條交織而成,如海螺、漩渦,又像浪潮在細沙上留下的痕迹,另一些紋理則像地質樣本或岩層,縱橫交錯的裂縫間鋪鑲鑽石,同系列頸鏈則以手工製空心圓珠與彩色寶石串成。

全人手製作鋼材珠寶

Daniel早年的金工實驗作品均帶有考古色彩,後來素材逐漸由黃金轉移至鋼,最初他選用碳鋼作為素材,這些裝飾器物的形態接近雕塑,靈動線條恍如有機的生命體,例如觸感獨特、供握在手中的「波浪」系列。這些玩賞器物含蓄地呼應日本武士刀的護手,展現出他對日本藝術和金工的透徹了解。然後他開始創作不鏽鋼作品,埋首鑽研不鏽鋼的各種等級和成分,追尋最先進的航空用不鏽鋼,掌握鏤雕、鐫刻和雕琢精鋼的技術,並在不鏽鋼表面鑲嵌鑽石。Daniel也喜歡印度古董玫瑰切式割鑽石含蓄婉約的光芒,與現代、堅剛的鋼材形成強烈對比。每枚全手工製作的胸針均由一塊完整鋼材雕琢而成,不加鉸接或焊接,單是鐫刻工序已可花上千小時。

他後來創作的「太陽神與酒神」鋼器物系列,在幾何結構上綴以弧線、渦紋和迴圈,鑲嵌玫瑰式切割小鑽,加強跳脫生動效果。他選用厚9.53毫米、面積為3×24吋的不鏽鋼,以手鋸切割出合乎太陽神格律的幾何結構,再按酒神美學鐫刻抒情的曲線,並以手工細心打磨和拋光,直至厚度只餘不足3.18毫米。整個創作過程,他只用手鋸、銼刀、拋光器、鑽鑿,以及鑲嵌鑽石用的雕刻刀。胸針以磁石代替別針是他採用已久的方法,能減少損壞衣物。其作品《一千里路的詩篇》由24件鋼方格組成,靈感源自Daniel嚮往的日本天台宗僧侶苦行旅程。每件方格均親手鐫刻弧線,鑲嵌鑽石。他一直偏愛手握的珠寶,較佩戴在身更覺親密。他幻想佛教僧侶探手口袋中,摸到一件器物,此器物在手中傳遞強烈的觸感,成為撫慰人心的護身符。●

Daniel Brush啟迪之旅:金、鋁、鋼的創與造

日期:即日至10月2日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7:00

地址: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8號K11 MUSEA 5樓510A

費用:免費入場,提供免費導賞團,須於網站預約

網站:www.lecolevancleefarpels.com/hk

文:張曉冬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黃金 珠寶 藝術 L'ÉCOLE 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