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uzz:可持續時尚匯演 舊粵劇戲服升級 變身晚禮服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26日

【明報專訊】環保是所有人類的責任,處理環境問題不僅局限於單一國家或地區,而是全球要面臨的共同挑戰。時裝產業近年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樣不能單靠一個地區、一個品牌或一個設計師的力量去改變業界。一場在香港舉行的時裝匯演,結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以不同角度深入探討可持續時尚的發展與可能。

在戲曲中心舉行catwalk

由製衣業訓練局(CITA)主辦、香港「創意香港」主要贊助的Fashion Summit(HK),歷屆均設有不同主題。延續上屆主題「設計未來」的永續時尚發展,今屆時尚高峰的主題為「永續起行 Actions to the Sustainability Journey」,顧名思義除了繼續探討「可持續時尚」,亦聚焦鼓勵設計師將自身設計與可持續時尚概念糅合,並且教育消費者如何實踐可持續時尚,推動可持續時尚潮流。

早前,大會一連兩日於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辦多個活動,不僅舉辦了8場國際高峰會、時裝設計展覽,當中首次舉辦的國際時裝匯演更是重頭戲,並邀請了6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把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糅合到可持續時尚服飾中,帶來一場具啟發的時裝騷。

國際時裝匯演由「本地薑」時裝設計師Dorian Ho(何國鉦)打響頭炮,為呼應時裝騷的選址場地,時裝騷先以一場粵劇揭開序幕,給全場觀眾送上驚喜。系列亦以粵劇為創作靈感,Dorian將舊的粵劇戲服升級再造為晚禮服,把當中的頭飾、刺繡、流蘇、披風、長袖轉化為現代化的細節,強調傳統工藝。服裝的輪廓亦相對戲劇化,以營造舞台表演的氛圍,透過結合東西方文化,以現代手法呈現傳統藝術。

東南亞文化呼應可持續時尚

隨後出場的是馬來西亞設計師Lee Khoon Hooi,在設計中大量運用一種名為Songket的馬來西亞金線織品,此乃當地人手工織造的傳統織品,透過運用金線及銀線,形成裝飾效果。緊接上場的是菲律賓設計師Dennis Lustico,他從菲律賓傳統服飾上的Terno(蝴蝶袖)及民族服飾Barong汲取靈感,向自己的文化致敬,而系列的所有作品均用上piña面料(鳳梨纖維)製作,呼應可持續時尚發展主題。至於泰國設計師Nagara Sambandaraksa,一直堅持在創作中使用天然染料,在這次展出的The Silk Road系列中,採用The Support Project Under The Royal Patronage Of Her Majesty Queen Sirikit項目中的絲綢,此計劃於1976年設立,旨在援助受氣候變遷而導致農業收入不穩定的農民。來自瑞典的Roei Derhi,則大玩科技元素,在其The Babylon Collection系列中,以建築工人和建築師的工作服為靈感,在設計過程中,運用人工智能科技作研究,並使用3D技術計算及設計面料上的印花。

濃厚中華特色 融入現代時尚元素

最後,壓軸出場的內地設計師張義超,把系列命名「行走的花」,作品採用中式設計理念,結合精品醋酸面料和絲棉布,在富有濃厚中華特色的設計中,融入現代時尚元素,展現出獨特風格。總括而言,整場國際時裝匯演讓觀眾在一場時裝騷內體驗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展現出可持續時尚的無限可能。●

查詢:Fashion Summit www.fashionsummit.hk

文:劉詩言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時裝騷 可持續發展 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