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提起高級腕表,大家當然最先想到瑞士出品。論機芯製作的成熟度、各類製表相關技術工藝的人才來說,瑞士固然是機械製表的天堂,但始終鐘表品牌為數不少,設計元素或多或少也有相似之處。論腕表外形、表盤佈局來說,擁有德國、英國、意大利血統的腕表,比瑞士品牌的形象更清晰突出。好像源自意大利的Panerai,外表處處流露意式風格,但內裏卻是切切實實瑞士製作的精湛機芯,成為製表業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對腕表稍有認識的人,對Panerai腕表的外形應該有相當深刻的印象。其枕形表殼線條利落,表盤數目字形刻度帶通透設計感覺,大部分表款的表盤均沒太多繁複功能顯示,整體佈局簡單但突出,跟傳統瑞士腕表截然不同,辨識度非常高。除了表盤外形,品牌也默默研發多款自製機芯,成為結合意大利設計和瑞士製表工藝的品牌。
意大利皇家海軍供應商
Panerai源於1860年意大利。商人、工藝師兼發明家Giovanni Panerai當時在佛羅倫斯開設首間製表工作坊。它既是店舖、工廠,也是城中第一間製表學校。1916年Guido Panerai註冊了第一批由Panerai研發的專利技術,當時品牌已成為意大利皇家海軍供應商多年,根據軍方要求創製出以鐳為基礎的發光材質Radiomir,作為儀器和表盤的夜光塗劑。到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品牌為海軍研發儀器,而Radiomir腕表便以此為原型,在1938年正式生產。腕表的眾多特點至今仍然保留,包括闊大的枕形表殼、能於水底清晰顯示的夜光數字及時標、焊接相連的可拆卸線形表耳與表殼等。1950年品牌從Radiomir演化成Luminor腕表外殼,加上標誌的表冠護橋裝置,以壓力桿緊壓保護表冠。兩款腕表時至今日成為品牌的其中兩大系列。不過在1993年以前,品牌製作的腕表均以軍方單位為對象,到1997年Vendôme(Richemont集團前身)將品牌納入旗下後,才開始走向國際。
品牌於2002年在瑞士開設首間表廠,3年後開始陸續發表自家研製機芯。因品牌發展迅速,2014年Neuchâtel新廠房落成,令品牌腕表與機芯的所有研發、生產、組裝工序到品質管控,均可一站式實現。品牌的大腦是研發部門「創意實驗室」(Laboratorio di Idee),由技藝精湛的工程師將天馬行空的技術項目付諸實行。50位製表專家與設計部門緊密合作,從龐大的品牌歷史資料庫和意大利傳承中汲取靈感,確保每款腕表均秉承品牌個性。品牌研發部門平均每年申請3至4項專利,其中既有創新技術,亦有精妙的美學設計。他們亦大約每2年推出一種全新材質,在製表物料創新領域擔任重要角色。
自家研發、檢測、組裝
研發部門創製新款時計後,須交由實驗室採用尖端技術作全面檢測,確保腕表可靠耐用。每年實驗室需進行數千次嚴格的防水、防震和老化測試。生產部門則嚴格掌控生產效率,確保各個生產環節無縫銜接。該部門擁有不少先進自動化技術,日常負責製造品牌使用的各種物料,包括青銅、直接金屬鐳射燒結(DMLS)、Carbotech碳纖維、鈦金屬、黃銅、精鋼等。悉心研製的物料成形後,交由機械加工部門處理。該部門配備20多台先進的電腦數值控制設備,由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操控。以機械車牀勾勒出所需形狀和厚度後,每枚零件均需經過清洗和電鍍處理。在潤飾部門內,借助緞面打磨機械人、鐳射雕刻機、藍色字體轉印機等先進設備,確保每枚腕表的美學細節。人工合成寶石和銷釘在機芯中的位置誤差僅有+/- 2微米,確保腕表走時精準。
通過連串品質測試的零件,會送交鐘表技師組裝。機芯組裝部門是高級製表的精髓所在。功能較簡單的腕表會由製表師分工合作組裝不同部分,每件機芯在每個組裝過程中也會在電腦內輸入相關紀錄。結構較為複雜的機芯,則需由高級製表工坊Atelier de Haute Horlogerie的製表大師獨力完成。部門由數名製表大師組成,負責為品牌創作和組裝複雜表款,作品包括鏤空自動上鏈腕表、年曆腕表、萬年曆腕表、陀飛輪腕表、Astronomo GLS(伽利略月相鏤空)腕表、三問報時腕表等。組裝後的機芯會放到Panerai與CLA聯合開發、先進的自動化品質監控機械人系統作檢測,確保腕表走時的精準度,而因為機芯由生產到組裝的每個步驟也有電腦紀錄,製表師能更易跟進或修正問題。
防水性能極嚴謹
除了機芯準確度,品牌也會抽樣測試腕表的耐用性。其中包括高空墜地測試(將腕表自1米高空擲落硬地),評估腕表抵禦猛烈撞擊的能力;溫度衝擊測試檢驗腕表零件能否適應氣溫突變;濕熱環境測試檢定腕表在高溫與潮濕環境下的可靠程度;抗腐蝕測試在含高鹽分的空氣環境中進行等。由於Panerai跟意大利海軍關係密切,原本就是為專業潛水員生產的腕表,故品牌對防水要求極為嚴謹。每枚腕表均需經過模擬環境測試,包括氣壓、長時間處於低水壓及高壓狀態。所有腕表的防水功能,均必須較官方宣布的數據高25%,這也是Panerai腕表的獨特之處。●
表廠致力零碳排放
Panerai對自家生產的機芯和腕表要求嚴格,但另外值得一讚的,是它在環境生態可持續發展上的堅持。落成10年的表廠大樓符合國際標準,採取零化石燃料政策。敞亮的窗戶圍繞整個建築物,引入充足光線。建築物設有先進的節能裝置,可將廢棄物料回收再用。以水資源為例,大樓設有容量達150,000公升的水缸蒐集雨水,用以灌溉室外種植的數百棵樹木。大樓以100%環保的水力發電系統供電,滿足每年180萬度的電力消耗。空調及通風系統裝設36個地熱感測器和熱泵供暖和製冷,由地底的熱能為大樓營造一個全年365日恆溫的環境。除了擁有意大利文化、瑞士技術,品牌亦甚為重視未來發展。●
文:張曉冬
圖:張曉冬、品牌提供
編輯:歐慧兒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