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政府都在積極拓展盛事經濟,近期記者亦親身飛到阿布扎比參加了一場由當地政府邀請逾百年品牌Piaget在當地地標Emirates Palace Mandarin Oriental酒店舉行Essence of Extraleganza高級珠寶系列發布活動,令記者感受最深的是品牌在阿拉伯宮廷設計的半露天廣場展示高級珠寶,當陽光透射在珠寶上,呈現出一種中東式的璀璨貴氣,連帶也吸引貴客們即時購買,更在出席品牌晚宴時佩戴,非常誇張!
品牌寶石部門總監Guillaume Chautru特別在現場跟我們分享他對高級珠寶的看法:「珠寶本身就是科學,很專門又有點geek,做高級珠寶就是要兼顧taste(品味)和aesthetic(美學)!」
於1874年在瑞士Côte-aux-Fées誕生的Piaget以超薄機芯而聞名,但說到其標誌的珠寶風格,則源自1969年推出的「21世紀系列」。當時品牌第4代傳人Yves Piaget要求內部設計師到巴黎看訂製服裝騷,或直接在雜誌內頁模特兒照上繪製草圖,以便更好地想像作品穿戴起來的模樣,在當時來說算是非常前衛的想法。21世紀系列就在如此背景下面世:貴金屬化身成織物般的細緻紋理,配搭大膽的寶石色彩與形狀,製作成長形頸鏈表和寬版手鐲等創意十足的設計。Yves Piaget 熱情友善的性格,亦讓他和不少客人如藝術家達利、安迪華荷,美國前第一夫人積琪蓮甘廼廸和女星伊莉莎伯泰萊成為朋友,建立Piaget Society社交圈。今年品牌150創立周年,便以Essence of Extraleganza為題,以高級珠寶重新演繹1960、70年代的創意黃金時代。
80/20設計法則 先找寶石才有設計
高級珠寶總是以寶石為主角,系列中用到的每枚寶石便都經過品牌寶石部門總監Guillaume Chautru 精挑細選。「高級珠寶總是圍繞寶石設計,那是一種傳統。在法文中,jewel一字原本就是指寶石的承托,寶石雖然是地球上珍貴的東西,但需要東西承托才能佩戴。」Guillaume解釋,有些品牌是先有設計才找寶石,但Piaget的80%高級珠寶也是先從寶石入手。「如果設計團隊一下子拿着100張設計圖找我,要我2年後做成珠寶是不可能的,我可能花上5年甚或10年時間仍然在尋找寶石。但如果已經有足夠寶石在手,就可以直接計劃和製作。但我們不會限制創意,故留下20%自由創作。每次新發表的系列,我也先花大約1年時間找石,然後兩年時間設計和製作,我現時已着手2028年的系列了。」
鈦金屬手鐲最難做 鑲嵌過程弄壞寶石
他形容,在150周年系列中最難得的一顆寶石,是在花朵形頸鏈上的一枚16.8卡祖母綠,其特別之處是顏色清澈而飽滿,且厚度適中。「寶石需要一定的厚度來顯色,但如果太厚,寶石看起來會相對細小。而這枚哥倫比亞祖母綠卻是完全清澈,今時今日要找到一枚完全沒有內含物的祖母綠幾乎是不可能。」為了突顯其通透和顏色,他特別選用一種古老的法國切割方法來處理。
而系列中令他覺得最具挑戰和難忘的珠寶,則是一枚呈曲面設計的彩紅色寶石鈦金屬手鐲。那是設計團隊直接構思而非源自寶石的設計,Guillaume形容設計師就像用電腦塑造一個彎曲的表面,再在上面加上彩虹色寶石設計而成。「我看着這個設計整整1年,仍然覺得做不來。但我一名來自日本的同事說,我們有些寶石的存貨,或者有機會做得到。你知道日本人都喜歡接受挑戰,於是我和她一同努力,花1年時間找不同顏色寶石。我們按顏色決定選用哪些寶石後,便嘗試鑲嵌。」但鈦金屬物料非常堅硬,在鑲嵌過程中他們弄壞了30%的寶石,而手鐲上總共有1200顆寶石,可以想像整個過程有多艱辛。「起初我不覺得能夠做到,到花了那麼多時間跟同事一起努力製成,當中帶來很多問題和痛苦,但也有很多樂趣。」
「要做到一模一樣珠寶並非不可能」
在疫情期間發表、同樣以彩色寶石為主角的Limelight Gala Precious Rainbow腕表,也是令Guillaume既痛苦也得意之作。「腕表原本只預計生產2枚,但太多客人有興趣,最後我們決定製作10枚。不過當時正值Covid,腕表上用到的彩色寶石卻來自7個國家,那時候這個國家開關,另一個卻封關。單看着腕表,你不會想像到要集合這些寶石有多複雜和困難。」
Rainbow腕表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是10枚腕表的寶石顏色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你在香港找到一枚Gala Rainbow,再跟另一枚美國的Gala Rainbow對照比較,會發現寶石的顏色完全一致。因為我們並不是在10枚腕表上分別拼成10條彩虹,而是先拼好一條彩虹,再以它為參考樣本,在大量的彩色寶石中找尋跟樣本顏色對應的寶石。」Guillaume自豪地說:「其他品牌總是說每枚珠寶也是獨一無二,其實要做到一模一樣並非不可能!」●
由蛇類學家到寶石總監 對顏色充滿熱情
作為Piaget的寶石部門總監,Guillaume Chautru的團隊負責採購、控制寶石的質量。「當中為高級珠寶採購大型寶石的工作尤其困難,因為競爭很大,我經常要飛到不同地方『搶』購。寶石產量愈來愈低,採購行動也需要愈來愈敏捷。一般原石不會預先切割,因為價值由重量計算,賣家自然想以更大尺寸賣出,於是我們要思考如何完善、切割原石,壓力不小。」
花一年時間 切割成一顆清澈寶石
Guillaume分享,之前設計團隊想找一枚10卡的「無油」哥倫比亞祖母綠,但要在市場上找到沒經澄清劑浸漬(以減輕刮痕和內含物痕迹)的祖母綠幾近不可能。他大約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一枚中間有很多內含物的16卡「無油」哥倫比亞祖母綠。「當我仔細研究,從原石的對角位置看到當中清澈的部分,於是決定嘗試將它切割成一顆清澈的寶石,結果花了一年時間。因為每切割寶石的一面,我也要將寶石帶到紐約實驗室檢查寶石的狀態,才能繼續下一個步驟。」最後切割成的祖母綠達到很接近的9.88卡,雖然比原本16卡小得多,但成品價格是原來的8倍!
今次阿布扎比舉行珠寶展,他也參與其中。「最重要的客人我大都認識,而且我們也經常見面,他們想買珠寶的時候,也會問我的意見。」他笑說:「我就像八爪魚一樣同時處理多項工作!」
最愛粉紅色藍寶石帕帕拉恰
經常接觸各種寶石,Guillaume特別喜歡粉紅色藍寶石帕帕拉恰(Padparadscha)。「在成為珠寶學家之前,我是一個蛇類學家,特別被那些五顏六色的蛇所吸引,而很多時牠們都是有毒的。捕捉蛇類和尋找寶石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去相近的國家,揹着大背包到森林或礦場的地方『捕捉』它們。」
「我起初也不明白為什麼蛇和寶石也會令我着迷,直到很多年前我跟一名女士約會,我跟她說起自己由蛇類學家變成珠寶學家的經歷,希望能夠令她對我留下印象,她卻一句點出蛇與寶石的共同之處是豐富的顏色。」Guillaume笑說:「我想我對人生的熱情就是顏色吧!」●
文:張曉冬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