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疫症之後

文章日期:2020年04月20日

【明報專訊】過去兩個月,「社交隔離」(social distancing)弄到大家的生活變了天。人人斷六親,即使在假日周末,都只能呆在家裏,主要是看電視和胡思亂想。剛看到一個本地電視節目,主持人安慰觀眾,說疫症令人多些時間在家,可以多和家人相聚,又可增進親子關係,是難得機會。

無獨有偶,跟着的新聞報道,播出特朗普也說很多人多謝他的社交隔離新政策,讓他們可以和家人多親近。特朗普明明最反對social distancing,為了個人利益,不管國民死活,對科學證據和專家意見置若罔聞,遲遲不肯採取隔離政策,還吩咐國民不要戴口罩;弄到疫症蔓延一發不可收拾,美國成了疫情第一大國,死傷枕藉,才不得已向現實低頭。現在竟然也來「抽水」,厚黑專家,他認了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社交隔離的確有效控制疫情,但社會要為此付上巨大的經濟代價,也是不爭的事實。自疫症開始,市面百業蕭條,商舖、食肆以至各行各業相繼倒閉,不知有多少打工一族丟了工作,手停口停;幾多小老闆血本無歸,畢生心血積蓄化為烏有;甚至大機構高層也不好過,公司業績不佳壓力萬千,有些更面臨破產危機。看來,英國政要近日常掛在口邊的那句「the virus does not discriminate」(病毒不懂歧視——意思是病毒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真說得不錯:覆巢之下,並無完卵。

復活節假期悶得發慌,為了遵從政府的「限聚令」,和幾個老友視像會議閒聊,訴訴苦,話題不知如何扯到了疫症過後,世界會變得怎樣。老李是商家,過去20年經常要到歐美各國和內地開會洽談生意。他首先開腔,說疫症雖嚴重限制了人面對面的交往,但對他生意沒多大影響,因為過去數月仍可通過視像和外地的公司同事和客戶開會,而且因為省去了旅途時間和舟車勞頓,效率比以前更高。他和他的生意伙伴都認為,新冠疫病可能為商界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以往為了2、3小時的洽談或會議,要花上數天時間風塵僕僕,來回往返的模式,可能大部分會被線上溝通代替。5G技術發展迅速,通過5G視像傾談,和面對面交談分別不大,何樂不為?

或為商界教育界帶來改變

老李的說話,令我想起這兩個月,大、中、小學都停課不停學,全部採用了網上教學。儘管有些學生和教師對新的教學模式存有疑慮,但似乎整體來說,對網上教學的認受性都出乎意料的好。這是否意味着教師和學生的面對面互動交流會日漸式微?再往牛角尖裏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會否取代教師,想想都不寒而慄。

沉思間,老陳的聲浪驚醒了我。他是兒科醫生,是我們朋輩中的老大,說話最權威。他一如既往地先批評政府、衛生署、醫管局、大學醫學院等各單位不足之處後,單刀直入的說,自從新冠病毒成災之後,全香港的醫生都少了病人,私家醫院門可羅雀,連公家醫院的急症室也少了人問津。那是否表示我們的醫療體系有所錯配?還有,我們常擔心的公營醫院不勝負荷,可是它們接收的絕大部分是那些病毒檢測呈陽性,但沒有病徵的「病人」,要是我們有其他處所隔離這些人士,好使他們不會隨處播毒,醫院便不用暫停其他手術。

抗疫是大學問,希望有關當局,能考慮眾多意見,令香港轉危為安。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