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帖:端午吃艾葉粑 驅邪祛濕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08日

【明報專訊】小時候暑假經常到外婆家玩,記得外婆家大門兩邊總是掛着用野草編織的大麻花辮,從麻花辮下端冒出縷縷白煙,縈繞迴旋,裊裊上升,散發着陣陣香氣。據說那麻花辮是用田野裏的艾草編織而成,燃燒艾草形成的煙霧可以驅蚊辟邪。

艾草用於預防瘟疫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人認為艾草可以祛除邪毒、治百病。一百多年前據稱導致全球約5000萬人死亡的「大流感」蔓延至中國時,政府採取了 「在房屋內焚燒艾草等中藥來消毒空氣」的一系列措施以控制疫情,可見艾草在預防瘟疫方面的重要。

百年前燒艾草防瘟疫

端午節期間,民間也有一些用艾草預防傳染病的習俗,例如:在家門口「掛艾草」、「洗艾浴」辟邪。另外,也會在食品裏添加艾草,做成清明寒食裏面的「艾葉粑」(客家人稱之為艾葉粿)。

艾葉粑是把新鮮艾葉洗淨汆水後,用清水浸泡去除苦味,擠乾水分,切成碎末,再與糯米粉或米粉加水揉成麵糰,包上餡料蒸製而成。艾葉粑雖然因應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形狀(圓餅狀、三角狀或餃子狀)、不同餡料(有甜有鹹),但都外表翠綠、艾香四溢,既美觀又美味,還有驅邪祛濕的功效。

此外,艾草也廣泛用於藥浴和沐足,以驅除體內寒濕邪氣。用艾草搗成的艾絨,是灸法的主要材料。

文:劉玉萍(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副教授)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