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02)腸道細菌與免疫力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08日

【明報專訊】「陳教授,你可否建議一些方法提升我的免疫力嗎?」差不多每天都有健康人士或病人問我以上的問題。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大家都忽然注意個人健康衛生,用盡一切方法免受感染。一方面不停蒐羅口罩及洗手液,同時也着重如何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防禦病毒入侵。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多做運動、注重營養及充足休息可以提高免疫力。可是健康的生活及均衡飲食並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特別是現代都市人,大多都是工作繁忙,飲食又不健康。所以很多人便希望找尋另類方法,希望彌補不足之處。

益生菌納入內地新冠診療方案

在眾多提升個人免疫能力的方案中,保健食品似乎是最受歡迎。不知道你有否留意到,國家衛健委今年一月中把腸道微生態調節劑(又稱「益生菌」)納入為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大家可能會奇怪,一個看似是呼吸道的疾病,為什麼會和腸胃扯上關係呢?

其實腸道細菌生態(又稱「腸道微生態」)的平衡與我們的免疫力息息相關。當腸道微生態失衡,就是腸道內的益菌少了或惡菌多了,便削弱了身體的防禦力,令人容易染病,或受感染後病情較嚴重。

過去已經有不少的動物及臨牀研究,指出個別益生菌可以減低病毒入侵的風險或減輕發病的嚴重程度。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是提升免疫力的一個重要策略。換句話說,腸道健康直接影響我們的抗疫能力。

益生菌「短命」 產品成效參差

市面上益生菌產品五花八門,但實際成效卻十分參差。最常見的問題是這些益生菌的壽命短暫,不能夠長久儲存,在貨架上存放待購的過程中已流失了不少。溫度或濕度稍高,也會令活菌量下降。此外,只有極小量的活菌能夠抵禦胃酸而到達腸道。因此,很多益生菌產品都不能夠有效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 值得留意的一點,不是所有益生菌都有效提升免疫力 ,因為生活及飲食習慣會改變腸道微生態,所以合適歐美人士的益生菌對亞洲人未必有幫助。

當大家的注意力正落在研發疫苗或藥物去預防及應對疫情時,透過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平衡以提升免疫力,是對抗病毒預防新冠肺炎的一個嶄新方向。重點是要找出缺乏哪些腸道細菌會增加受病毒入侵的風險,以及如何應用科技去增加益生菌的生命力及耐酸能力等等,這方面的研究都是刻不容緩。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