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要藥活血化瘀 三七抑炎症 多服頭痛嘔吐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08日

【明報專訊】世上有沒有一種藥材比金更為矜貴?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稱三七為「金不換」,不能用金換取,形容極為珍貴。

三七又名田七,與人參同屬五加科人參屬。三七活血化瘀,常用於跌打瘀傷,還有抑制炎症功效;近年興起服用三七粉,稱可以通血管、防中風。然而,服用過量三七會引起惡心、頭痛、嘔吐。

《本草綱目拾遺》提到:「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並稱曰人參三七。為藥品中之最珍貴者。」三七不但是名貴中藥,亦是藥食同源的食物兼保健品。

與人參同科屬 性溫味甘

三七與人參屬同一科屬,化學成分相近,同樣含有達瑪烷型四環三萜皂苷(dammarane-type triterpenoid saponins)等補養成分,具有滋補作用;不過,兩者在臨牀應用和藥理作用不同。三七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胃、心、肺、大腸經。在防治疾病和養生保健方面,三七被廣泛應用,例如對心血管系統、人體新陳代謝、神經系統及補益強身等多方面具藥理作用;民間亦常用作補品食用,例如雲南地道的三七汽鍋雞。

藥用價值方面,李時珍將三七列為藥物,載入《本草綱目》寫道:「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香港大學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署理院長馮奕斌解釋,三七為傳統傷科要藥,可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的功效。主治各種內外出血證,尤以有瘀者為宜,用於跌打損傷、瘀滯疼痛,例如痛經、月經不調等。

忌與心血管藥同服

三七既能「活血」又有「止血」功效,豈非自相矛盾?三七的止血作用適用於局部出血,活血化瘀的功用則是針對「通血管」,有抗凝血的作用,因此並無矛盾。馮提醒,正服用華法林、阿士匹靈等心血管藥物的人士,應避免同時服用三七,以免增強藥效。此外,《本草從新》提到:「能損新血。無瘀者勿用。」如果沒有瘀血者,忌服三七。

有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瘀血與許多疾病有關,肉眼看到的刀傷、槍傷、跌打損傷都會造成瘀血;雖然肉眼看不到內傷疾病有沒有瘀血,但如果瘀血在體內積聚,血液運行不暢,都可能導致很多疾病。」由於三七具化瘀的功能,近年亦用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降血脂等疾病,均有不錯療效。三七所含的酮類化合物是擴張冠狀動脈血管的成分,可降低心臟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

日服逾10克三七粉 或加重虛寒

在臨牀應用方面,馮奕斌引述《中藥大辭典》,提到三七可治療心絞痛、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及肺膿腫等病引起的咯血、急性壞死性節段性小腸炎、眼出血等。其中,心絞痛伴有高血壓患者,服藥後血壓緩慢下降。三七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有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中藥大辭典》記載,連續1個月每日服用三七粉1.8克,對降低血脂及膽固醇有一定效果,惟上述研究只是少數病例。馮提醒,最好在醫生、營養師的指導下服用三七粉,「常言道是藥三分毒。一般而言,正常人一天不可服超過10克三七粉,過量或會引起惡心、頭痛、嘔吐等徵狀,而且多服亦會導致體質虛寒,或加重虛寒病症」。

馮奕斌在藥理研究中發現,三七有抑制炎症的功效,而炎症被認為是慢性疾病發病機理中的基本因素。他在2018年發表於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的文獻回顧,顯示三七對多種慢性疾病,包括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關節炎(arthritis)、缺血(ischemia)、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等,有多標靶抑制炎症的功效,並討論臨牀應用的可能。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