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代精神:視像喝茶練瑜伽 隔離不孤獨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27日

【明報專訊】COVID-19大流行帶來的當前恐懼和不確定氣氛,加上社會孤立,是對心理健康的主要挑戰。以下是一些精神科醫生常遇到的提問,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些實用資訊,期望和大家分享心得,令抗疫變得更積極。

1. 有關新冠狀病毒的資訊紛亂,應如何保持知情?

社交媒體帖子或個人/群組信息,可能充斥着很多虛假信息和個人臆測,轉發前,必須考慮一下發方、個人,以至受方的分析能力。要嘗試接受某些事情是個人無法控制,除基本個人衛生指引及出行資訊,應避免信納任何個人偏方,最好是直接留意世界衛生組織和本港衛生署的發布。

2. 疫情期間,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家中抗疫感覺好些?

好好對待自己和家人,凝聚家人之間力量,讓家庭各成員各司抗疫的職責。例如:家中擅長上網的一輩,應負責網購和過濾資訊;心思細密的成員,可安排各排水位置之定期消毒、點算和準備抗疫裝備;年輕一輩應代長者外出購物;家庭主婦可構思長期在家用膳之營養和煮意;而熱愛運動的成員更可帶領家人一起做家居運動等。

3. 當需要隔離時,如何應對孤獨感覺?

人與人之間相互感情依賴是社會凝聚力之泉源。不論是自己或是友人,盡量通過電話、視像等,主動關心朋友,不要忽視一句鼓勵說話帶來的影響力。學習適應新模式的社交,如視像喝茶、視像打邊爐、視像討論功課、視像唱歌、視像瑜伽等。盡量安排家中運動,訂定朋友圈子之共同目標,如女士們一起鍛煉馬甲線、男士操胸肌等。

4. 在家工作和學習,應如何適應?

心理上應讓自己盡量投入工作情緒,比如穿著整齊服飾,讓自己感覺認真投入;設置指定工作空間和範圍,移除非必要的物件,避免令自己分心;計劃清晰工作或學習時間表,並應當盡量依循;和家人之間協調好照顧孩子的責任,甚至安排孩子在同一時間學習或看圖書,減少因孩子在家而帶來對工作之騷擾。

忌「恐嚇」孩子服從抗疫措施

5. 當孩子感到焦慮,如何安撫他們?

孩子對社會事情所產生之情緒,十分在乎成人對應疫情之態度。不要以恐嚇方式迫使孩子服從抗疫措施,如說用手揉眼睛便會死掉等說話,應盡量避免。對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把眼不見之病毒形象化,玩不接觸遊戲等。不要輕視孩子對複雜概念之理解,灌輸正確而不附帶情緒之疫情資訊,亦不應淡化疫情,盡量解釋事實。

作為家長,應小心留意孩子起居飲食,當發現失眠、沒胃口時,便更要騰出時間好好了解子女內心世界,讓他們在無壓力之下盡量發問,並糾正任何誤解。與他們分享成人如何處理自己的焦慮或壓力,更可讓孩子學習如何應對成人。

緊記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上,有關新冠狀病毒的資訊紛亂。面對事關健康之問題,不能依靠道聽塗說,若有疑問應立即尋求專家之意見。

文:傅子健(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