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子宮體癌 腫瘤一般較惡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10日

【明報專訊】個案2:吳女士,40歲,一天突然摸到肚子有一個隆塊,超聲波檢查發現一個10厘米子宮腫瘤。隨即轉介做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檢查,發現腫瘤很大可能源自子宮肌肉層的惡性腫瘤。她接受了子宮及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再加上淋巴切除手術。

子宮體癌中,超過九成是子宮內膜癌,餘下屬子宮惡性肉瘤。吳女士的病理報告顯示,腫瘤屬於後者的子宮平滑肌惡性腫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可惜的是,術後3星期的影像顯示,腫瘤已經多發性轉移到肺部。吳女士隨即開始綜合化療,包括紅霉素6個療程之後,腫瘤情况改善。完成化療後,她利用3星期假期和父母旅遊。回港後一直監察病情,1個月後發現腫瘤再轉移到腹膜,接受了二線化療;同時接受基因測序後,採用了標靶治療。

基因突變 復發風險較高

在子宮內膜癌中,30%屬於較罕見的非子宮內膜樣(non-endometrioid)癌症;這包括漿液性癌(serous)、亮細胞癌(clear cell)與肉瘤癌(carcinosarcoma)。它們一般惡性程度高(high grade),確診時通常已在後期(第3、4期),有淋巴轉移的風險較高,細胞特性屬於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陰性的類別。另外,相比於較常見的子宮內膜樣癌,這些罕見類型擁有不同基因突變,例如漿液性癌有較高的上皮因子受體(HER2)突變,代表有相應標靶治療可用。這種癌症由於惡性程度高,復發風險較高,即使屬最早的第1期,仍然會以子宮和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術作為主要的根治策略。另外亦需要視乎不同的復發因素,而考慮用化療、電療(包括盆腔體外電療,或近距離放射治療)醫治。

基因測序配合新標靶治療

子宮惡性肉瘤非常罕見,佔少於10%,包括平滑肌惡性腫瘤(leiomyosarcoma)、子宮內膜基質惡性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及高度惡性未分化肉瘤 (high grade undifferentiated sarcoma)。除了根治性手術外,在術後或復發後,視乎危險因素和分化程度,決定化療、放射治療或荷爾蒙治療。這類腫瘤,尤其在高惡性程度(high grade)類別中,復發風險很高,除了傳統化療之外,也會運用多靶點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multi kinase inhibitor),和透過基因測序配合新的標靶治療,希望為病人帶來控制病情的新機會。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