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忌說「諗咁多無用」 免窒礙抒發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07日

【明報專訊】疫情之下,教師遙距授課,評估學生情緒有難度;父母子女一起待在家的時間多了,應要多關心子女情緒,把握機會提升親子關係。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座教授、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鍾杰華建議家長,可利用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和反映式傾聽(reflective listening),讓子女知道父母在聆聽和理解他,了解他的感受、困難所在;以不批評的方式回應,重述子女的意思和內容,並盡量使用他原來的情緒詞彙,然後鼓勵他嘗試解決困難,或是找同學溝通協作。在朋輩的互動過程中,加深對自己的認識,有助提高自尊心、自我概念,從而使用正面方法處理問題。

積極、反映式傾聽 引導解決問題

兒子:「我唔識做匯報啊……」

媽媽:「哦!你唔知點樣入手做匯報,所以覺得好煩係咪啊?」

兒子:「我好驚會做錯啊!」

媽媽:「你好擔心自己做得唔好犯錯。」

此時,家長可以慢慢引導他找出問題所在,以及可嘗試的解決方法。例如可以試着問:「我們會不會早點想一下匯報內容?或者挑選一個喜歡的題目去做……」

切忌說「這些很簡單!」或是「等媽咪做啦!」

若真的解決不了,家長才給予提示:「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呀?」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指,家長是子女重要的支持點,應該關心子女的情緒,營造有商有量的氣氛,否則當子女遇到困擾,可能寧願跟朋友甚至陌生人說,都未必會跟父母說,「這很難寄望子女在人生交叉點、重大生死關頭會跟父母說」。當子女有情緒的時候,要讓他抒發,避免一些詞句例如「唔好諗咁多,諗咁多都無用㗎啦」,反而窒礙情緒抒發。抒發過後,大家再一起找出路,讓子女知道父母支持他;但切忌從父母角度出發「點條路畀佢」。

一則新聞感想 暗藏輕生念頭

假如子女暗示或明示有輕生想法,父母不要避而不談,以為「唔講就無事」,有可能低估危機。「這些輕生想法可能一直在他腦海浮現,即使父母不談論,這想法依然存在。」何永雄舉例,子女在新聞看到有人交通意外離世,可能說:「這樣死了什麼煩惱都不用想,好似都幾好呀……」雖然不是談及子女本人,但這可能已經是一個暗示。他提醒,不要否定當事人的痛苦,亦並非要認同他以輕生來逃避痛苦的做法。先讓子女知道父母明白他的感受,之後的關懷和鼓勵更加事半功倍。若發現子女對未來「好灰暗」,感到沒有將來,就要特別小心,這是輕生者常見的心理狀况,有需要可向社工或防止自殺機構求助。

■24小時防止自殺求助熱線/情緒支援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24小時熱線:2896 0000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利民會:3512 2626

˙「Open噏」網上情緒支援服務

網址:www.openup.hk

WhatsApp / SMS:9101 2012

facebook / Instagram / WeChat:hkopenup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