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15):難為了長者

文章日期:2020年09月14日

【明報專訊】上星期在醫院的管理層會議中,得悉威院一些同事自願到某老人中心為一群高危長者檢測新冠肺炎病毒。幸得這班有心同事的服務,及早確診了數名長者,避免了另一場院舍爆發,減少人命傷亡,為此我向這班同事衷心致敬。

糞便驗新冠 簡單安全

其實同事的這些行動確實冒着很大風險,因為院舍有別於檢測中心,沒有完善的通風系統,抽取鼻咽或深喉唾液樣本過程增加了傳播病毒的風險。所以醫護人員必須接受專業訓練及穿上全副裝備,才可以為院舍長者檢測。

事實上,不少長者沒有能力自行到政府的指定中心接受檢測,衛生署也沒有足夠人手到過千間院舍為長者抽取鼻咽樣本,這些老人家變成了被遺忘了的群組。雖然社署為護老院職員提供檢測,但這並非上上之策。早兩天醫管局才公布資料顯示,80歲以上染疫的死亡率是26.8%,年逾90歲者死亡率更高達34.1%。因此長者是在疫情下最應接受病毒檢測的人士,特別是住在院舍的一群。我們最不想見到的情景,是像歐洲國家早前有大量老人家因染疫最後在老人院過身。

這個問題真的沒有解決方法嗎?其實收集院舍長者的糞便樣本相對抽取鼻咽樣本簡單及安全得多,並不需要醫護人員勞師動眾、全副武裝走訪全港九新界院舍,職員或家人只需要把長者的小量糞便放進樣本瓶,然後送到指定的收集處便可。可惜這套為長者的檢測方案並沒有被廣泛採用……

應思考什麼最迫切重要

中大醫學院團隊的科研已確認,相較鼻咽樣本,糞便可媲美、甚至是更有效的新冠病毒檢測工具,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就連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亦向我們取經,希望為他們的國民制訂以糞便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案。

長者辛勞大半生,到了晚年,理應得到社會的回饋、照顧和保護。新冠疫情下,很多資源和人手都不夠,但我們就更應思考什麼是最迫切、最重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我們的長者不會只在有志願人士出現,或在社會資源人手有空間的情况下,才獲得他們必須及應該優先得到的病毒檢測。

現今政府正致力普及檢測,希望找出隱形帶病毒人士,杜絕社區傳播鏈。要實現這目標,除了社會要上下一心,我們還需要與時並進的策略,善用得來不易的科研成果去提升大眾市民的健康。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