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賢心事:易焦慮多挑剔 一定是情緒病?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30日

【明報專訊】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情緒病,但反過來說,有些時候真的出現了情緒病,看在別人眼裏卻是性格問題,不懂得控制情緒。到底當中怎麼分辨呢?

自我要求高可致焦慮自卑

有些人從小家庭管教嚴格,處事小心謹慎。久而久之,這些價值觀會「內化」,意思就是,長大後即使沒有人在規管他,他都會循規蹈矩,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但這些價值觀亦容易產生「我做得唔夠好」、「別人做得好過我」的想法,容易引致焦慮、自卑等。

這些價值觀是我們性格的一部分,一般是比較穩固、不容易改變。這些價值觀會跟外間的環境互動,例如,在一個很忙碌的工作環境裏,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可能會犧牲自己時間來加班完成工作。反之,其他比較放鬆的人可能「做得幾多得幾多」,又或者犧牲工作質素而草草完成。性格無分好壞,就像這個例子,對老闆來說,有一個有責任的員工當然是好事,但對該員工來說,如果持續地在這樣的工作環境受壓,便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如果這名員工有一天變成高層,他對別人的要求也高,因此可能給予別人挑剔、「離地」的感覺。但這些全部都不是情緒病,而是他的性格和價值觀。

情緒困擾要留神

就以上這個例子,如果壓力持續,而使情緒、身體、動力等出現變化,便要留意是否情緒病。情緒若出現低落、焦慮、暴躁,或者不能開心起來,身體出現疲倦、失眠、睡眠中斷、早醒、腸胃不適、沒精打采、負面思想不能停下來等,便要留意。如果這些情况持續,對自己造成困擾,影響生活,例如影響工作效率或人際關係等,便可能是情緒病。如果之前的性格特質變得更嚴重,例如本身脾氣暴躁的人,現在變得更火爆,亦值得找醫生看看,因為這亦可能是情緒病的情况。

總結來說,一般如果情緒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困擾,跟之前有變化,身體出現不適,或是影響生活、工作,便值得跟醫生談談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