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鐵質 養顏面紅潤 醒腦鴨血 遇麻辣變邪惡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30日

【明報專訊】天氣轉涼,又到打邊爐季節!近年興起的新貴必數麻辣火鍋,配上嫩滑的鴨血和盡吸湯底的冬粉,這股「台風」更發展成台灣直送的包裝麻辣鴨血,讓大家過足麻辣癮。

中醫常道「以形補形」,是否意味吃鴨血可以補血,改善手腳冰冷?女士經期吃鴨血會否令流量增多?血製品與內臟營養成分相似,鴨血會否導致膽固醇超標?

在中國飲食文化中,不時看到以血入饌,如鴨血、豬紅、雞紅等烹調的菜式。以血入饌可否補血?女士吃血製品又會否令月經爆量?註冊中醫陳敏指,鴨血、豬血、雞血皆屬「血豆腐」,縱使不會入藥,亦有其營養價值;相較同樣有補血功效的豬肝,豬血、鴨血等的膽固醇含量較低,同有「以血補血」之效。鴨血含豐富鐵質,有補血、醒腦提神的效果,亦可養顏,令人面色紅潤。女士來經後可食鴨血補充鐵質。

不會增經血量 補鐵製造血紅素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施穎軒解釋,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的主要元素,食鴨血正可補充鐵質,令血液中血紅素增加,讓身體有材料製造新鮮紅血球,填補月經時流失的紅血球和鐵質;至於月經流量則取決子宮收縮的力度,與肌肉的收縮、放鬆有關,毋須擔心食鴨血會增加經血量。女性來一次月經會流失約100至200毫克鐵質,故在更年期前女士每天平均攝取鐵含量,應較一般人多2至3毫克。

攝鐵過量 可致便秘屙嘔

然而,過量攝取鐵質亦有問題。施穎軒指,成年人每日需要攝取10至20毫克鐵質;鴨血含豐富鐵質,吃2至3件共60至100克台灣鴨血,或2至3塊約8安士牛扒,已可滿足一天的鐵質攝取。若每日攝取超過45毫克鐵質,便踏入危險區域;攝取太多鐵質會擾亂腸道細菌排序,或導致腸道徵狀,如便秘、屙嘔等,長期攝取過量鐵質更有可能出現鐵中毒。

同吃維C蔬果 促進鐵吸收

他補充,鐵質可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兩種,常見有動物性鐵質的食物為紅肉、食用動物血;而黑豆、菠菜則含植物性鐵質。人體吸收鐵質速度較差,動物性鐵質吸收率只有約20%;植物性鐵質更差,要吃約半斤菠菜方才滿足一天的鐵質攝取。他提醒,雖然鴨血是補充鐵質的來源之一,亦不建議只吃鴨血補鐵。若素食者想有較好鐵質吸收,可同時食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促進植物性鐵質吸收。

加鹽凝固較高鈉 高血壓勿多吃

鴨血含豐富鐵質及小量蛋白質,但由於算是內臟,亦含膽固醇。施穎軒指,坊間食用鴨血一般是固體,製作過程中會加入水及鹽幫助凝固,令其鈉含量較高;檢視產品包裝的營養標籤,每100克鴨血有約200至300毫克鈉,按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建議,每天攝取的鈉含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若攝取太多鈉,會導致水腫,故高血壓者不宜多吃。至於其他血製品如豬血、雞血,整體營養成分與鴨血相似;要特別留意雞血的膽固醇較高,是鴨血的2至3倍。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及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內地製鴨血所含的蛋白質和膽固醇,均較台灣製鴨血高,是否鴨品種不同導致營養有別?施穎軒指,台灣製鴨血質地比內地製的軟滑,估計是台灣製鴨血製作時加入較多水分,變相稀釋了營養;即使是不同品種的鴨,鴨血營養成分也相若。

他續指,100克鴨血有約50至100毫克膽固醇,視乎產地及製作方法而定,膽固醇含量不算太高,「(鴨血)與紅肉差不多」。惟時下流行以麻辣湯搭配鴨血,麻辣湯底含較高脂肪,有可能影響膽固醇水平。他舉例指,某品牌鴨血冬粉一份有約10.7克脂肪,即約2、3茶匙油,當中飽和脂肪佔近四、五成,「有一半都是對身體不好的脂肪」;若本身膽固醇偏高,要留意這類鴨血冬粉的脂肪量。

文:姚穎彤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