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乳癌康復路上 夫婦「藝」力傳情

文章日期:2021年04月26日

【明報專訊】「未患過癌症,又怎懂妥善照顧妻子呢?」有丈夫在參加藝術夫婦小組過程中,創作的全身自畫像,木口木面,展現照顧患有乳癌太太過程的難處與無奈;反觀太太的繪畫色彩斑斕,期盼完成治療後有色彩積極的人生。

過分照顧徒添壓力

姚先生(化名)一直在外努力工作,少有分擔家務,當妻子患上第三期乳癌時,眼見妻子從手術切除腫瘤到接受化療,因傷口和藥物副作用,抵受着不同的身心不適,包括嘔吐、疲倦、無胃口、皮膚出現紅疹、失眠和情緒低落等。他既心痛又擔心,由於自己不熟悉家務,又不懂煮飯,有時更會因照顧不周,惹怒妻子,於是盡量保持沉默,以避免爭吵,卻令妻子感到遭受冷落,埋怨不斷,令他更不知所措。

洪先生(化名)非常着緊妻子,他積極尋找不同方法和活動,希望太太積極嘗試,盡早康復,可是較內斂的太太感到有壓力。在一次共同創作陶泥時,丈夫塑造了一雙強而有力的手,剛好配合太太完成的笑臉,可是當兩件陶泥放在一起時,太太被那雙強大的手嚇怕了,頓時眼泛淚光,原來丈夫懇切關懷對她來說是無形的壓力。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乳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癌症首位,在2018年共有4618宗女性乳癌新症,平均每16名女性便有1人有可能患上乳癌。衛生防護中心指出,從1983年至2017年,女性乳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現時為乳癌病患者服務的單位包括:公立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乳癌基金會、香港防癌會和癌症資訊網等。

有國際和本地文獻指出,配偶的支持對乳癌患者甚為重要,而配偶面對的壓力也不小,要有效克服疾病,雙方需要攜手面對。現時香港醫療體系以病人為中心,對家人和配偶的支援甚為缺乏,癌症照顧者面對的挑戰,值得社會關注。

相互理解 重建關係

洪先生聽到太太真摯的分享,他在夫婦合二為一的陶泥創作中,加了一條頸巾,寓意溫柔的關懷,他表示會調節自己的期望,尊重太太的步伐,而太太亦嘗試開放自己,多表達自己的想法。開組前,她以皇帝和妃子來形容夫婦關係,現在改為天秤,代表雙方平等共處。

姚先生在男女分組分享中,和其他丈夫透過畫作,表達作為照顧者的壓力和困難,看到近似的創意表達和聽到相同的景况時,頓時安心下來,原來自己不是如此差勁的照顧者。在大組分享時,姚太也明白到丈夫在照顧上有其限制和難處。

小組中夫婦都享受共同創作的經驗,並學習到如何用言語和非言語方式表達愛與關懷,他們均表示在繁忙生活中,會安排多些夫婦共處的活動,增進關係之餘,更可提升身心靈健康。相互理解和接納帶來新關係,夫婦只要坦誠溝通,互相協調,定能共同塑造康復後美好新生活。

文:張文茵(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馬麗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