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搜尋器輸入「水療」或「hydrotherapy」,總會看見某某美容院的水療按摩或洗腸服務(colon hydrotherapy)廣告;努力翻查才會找到和治療或預防病症相關的「水療」。
改善腰膝四肢痛、運動受傷
以免混淆視聽,外國同業都把名字更新為aquatic therapy,即水中治療或水中物理治療。水中治療必須經過受專業訓練的物理治療師檢查評估徵狀,以制訂水中復康療程,以及在水溫合適的水療池內做康復運動。如病况已改善,想作長期保養或未病防預,則可以參加aquatic exercise,即水中運動班。接受水療的病人,八成都是患有各式因由引起腰膝痛人士;此外,其他四肢痛症、運動受傷及中風等,都是水療池中常見的案例。水療沒有年齡或性別限制,最重要是沒有水療禁忌症。放心,治療師會為你評估。
水溫規定28℃至35℃
水療池水溫絕對要比公眾泳池暖,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指引,水溫必須在28℃至35℃之間,提供水療的機構全年保持池水溫度在33℃至34℃。溫暖的水加上浮力,讓不少在陸地舉步維艱的病人、全身被僵硬肌肉綑綁的病人、受傷不能上運動場的病人,能作出在陸地近乎不可能的步行和運動。而水的阻力及壓力又讓腫痛減輕,肌力亦得以訓練。一般水療池都不深,四周有扶手,治療運動有別於游泳,頭不用浸入水中,成人或兒童都可做水療。不少外國籃球隊及足球隊都有自己的水療池為球員療傷及加強訓練。
疫情下很多病人不能接受水療,林小姐就是其中一個。她接受過脊椎融合術,雙膝又有水囊腫痛,2020年初,她在陸地運動仍可維持狀態,但隨日子過去,疼痛慢慢增加,使她快不能承受。幸而年底疫情稍緩,她有機會做水療,重新感到身體被釋放,不禁笑說:「我是一條魚!」
希望新冠疫情快點受控,更多機構可重啟水療服務,幫助有需要的人!
文:周芝英(香港公開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客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