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醫藥在處理癌症一些症狀,確實有優勝之處。
上星期一(8月9日)討論了中醫藥如何幫助紓緩胸腔或腹部積水(bit.ly/3jYjwfv);今次再談胃口差、疲倦、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的問題。
胃口差 改善消化 解滯通宿便
很多癌症病人胃口差,原因涉及多方面:有的可能是接受化療後感到惡心嘔吐;有的可能是因治療產生味覺變化,以往美味的食物,已經不像以前的味道;也有可能是因為情緒低落而引起胃口不好。
西醫所用的止嘔藥功效很好,已經很少見到病人因化療引起劇烈嘔吐。但治療胃口差的西藥卻很少,臨牀上醫生最常用是一種輕量荷爾蒙藥物,激發病人胃口,但療效一般。
中醫方面,有很多方法可以處理這個問題。
無論是癌症本身或是各種藥物治療,損傷了脾胃,產生脾胃氣虛濕阻,引起消化道功能不足。這些病人很多時不會感到肚餓,進食後覺得飽飽滯滯;治療可以用益氣健脾中藥,如香砂六君子湯。另外有些病人因為腸道濕熱,口中經常覺得有苦味;治療用清熱化濕中藥, 如白蔻仁、砂仁、赤小豆等。也有些是因為腸胃積滯,或加上大便秘結有熱;前者可用保和丸化積滯,後者則可以用火麻仁、大黃等中藥瀉下宿便。大便一通,胃口便會回復。
此外,針灸腸胃經絡穴位也可以增加胃口;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內關等。平日按壓這些穴位也有一點幫助。
但無論是中醫或西醫治療,假如持續胃口差,甚至有嘔吐情况,便要考慮癌細胞是否腦部轉移或大小腸阻塞。
疲倦 睡眠營養足自然生「氣」
不少癌症病人都有疲倦感覺,即使再多的休息也不能解決。持續疲倦要先考慮是否貧血又或荷爾蒙功能不足,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這些可以透過輸血和補充甲狀腺荷爾蒙等方法簡單解決。
但很多時疲倦是沒有明顯原因,也有些是因為化療或免疫治療引起。中醫看來,不少是因為氣虛。氣虛大概就等於能量不足;氣虛有很多種,肺氣虛弱,除了疲倦之外,還有氣促氣短;脾氣虛弱,伴有腹脹肚瀉;腎氣虛弱,病人會有下腰背痛,腰膝痠軟和小便多的情况。針對哪一個臟腑氣虛較嚴重,使用針對的中藥,是直接補氣的方法。如治療脾虛可以用北芪、黨參等補氣中藥。
曾經治療一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免疫療法後,極度疲倦,以往能夠每天行山,治療後要經常在家中臥牀休息,而且出現冷汗,胃口差。在西醫來說,這是免疫療法的常見副作用,因為免疫系統被激活,令人感到疲倦。在中醫來說,屬於中氣虛弱,病人服用了兩次補中益氣湯藥後,症狀緩解,可以外出行山。
另外,補氣也有些較為非直接方法,就是透過中藥改善胃口和睡眠。睡眠和營養充足,身體自然會生「氣」,而不需要直接用補氣的中藥。
疼痛 暢通經絡 針灸止痛
處理癌症病人的疼痛是一個大學問。西醫主要用各種不同止痛藥去止痛,部分病人甚至接受神經麻醉等小型手術減低痛楚。不少病人因為害怕吃止痛藥,嘗試用意識去頂住痛楚;其實這樣做極為不智,因為痛楚會影響睡眠和進食,反過來減低了免疫力。
中醫透過針灸協助癌症止痛,已經得到世界認可。針灸止痛其中一個機理,就是透過刺激穴位,令腦部產生腦內啡。腦內啡可以在腦部產生像嗎啡一樣的止痛效果。
另一方面,中醫認為「不通則痛」。 癌症病人大多是因為瘀血、痰濕、氣滯等各種病理物質阻塞,經絡不通而產生疼痛。每一種疼痛都有些不同,瘀血的痛一般是刺痛,固定在一個地方,而且在晚間疼痛會加劇,病人的皮膚還會較暗和乾燥。痰濕的痛較為「重」,覺得某部位經常痠痛;病人一般舌苔較厚而且身體略胖。至於氣滯的痛,通常是腹部脹痛,而且疼痛位置可能會游走。當然臨牀還不止以上情况,又或以上情况同時出現。治療就要針對疼痛產生的原因,採取活血、化痰、行氣的中藥,如失笑散、二陳湯、五磨飲子等。另外,較常用的中藥延胡索,也有非常良好的止痛效果。
血小板低下 花生衣煲水
很多人知道化療會引起白血球、血小板低下;其實大範圍電療或癌細胞進入骨髓,又或服用某些標靶藥物,同樣可能出現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
花生衣煲水可以提升血小板,是癌症病人之間口耳相傳的食療。但煲花生衣也有一點學問,花生衣不少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性和揮發性,若在煲之前浸洗太多,或煲的時間太久,有效成分會流失。所以,一般建議煲30分鐘已是上限。
其實不少中藥可以幫助提升白血球、血小板;如補氣血中藥,像北芪、黨參、人參、當歸、雞血藤、熟地等,可以按照病情配合使用。另一方面,良好飲食也非常重要,不可輕視。
中醫藥能夠紓緩癌症的症狀及其治療引起的不適,但中醫着重個體化,病人考慮使用各種方法前,必先經過中醫望聞問切才處方使用,務必留意。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