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吞嚥困難就有很大風險會鯁喉。」明德國際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洪致偉解釋,吞嚥過程其實很複雜,在口、咽喉、食道都有不同步驟,口將食物咀嚼變細,變成波形、軟狀食物體,然後由舌頭推進咽喉。咽喉會通向食道和氣道,為確保食物不要跌進氣道,咽喉有兩個防線,「第一個是會厭,是一個軟骨組織,像蓋一樣蓋住氣道(見附圖)」,食物就會掉入食道;第二防線是聲帶,「聲帶在吞嚥時會合上,防止食物和飲料跌入氣道」。洪致偉指「以上任何一個部分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吞嚥」,若吞嚥出現問題,食物或會「落錯格」變成鯁喉。
喉嚨食道腫瘤阻吞嚥
哪些人有吞嚥困難?洪致偉指,導致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由於口部和咽喉處理吞嚥時需要肌肉協調,涉及非自主動作,需要神經操控,所以如果相關肌肉或神經系統受破壞或退化,如患有肌肉萎縮症、柏金遜症、阿兹海默症、中風、頸椎受創等,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鯁喉風險也增加。另外,喉嚨或食道如有癌症,腫瘤會阻礙吞嚥,癌症治療後也會影響吞嚥,「例如電療化療,會令咽喉食道結疤或硬化,再者電療可能會破壞口水腺,無口水會很乾,令吞嚥變得困難」。
落錯格致長者常肺炎
而年紀大,肌肉退化也會引致吞嚥困難,洪致偉表示,「很多時長者在某段時間經常感染肺炎,因而發現因為吞嚥有問題而經常落錯格」。「落錯格」的食物如果很大,塞住氣道,就會有即時窒息死亡的危險;如果是流質,「如飲品、湯、粥等,慢慢少少地落錯了氣道,進入肺部,可能有細菌感染,導致肺炎,我們稱為aspiration pneumonia(吸入性肺炎)」,同樣可以致命。
平日進食時會「濁親」,是否疾病徵兆?洪致偉表示,如喝飲品時會「濁親」、進食時會「鯁親」、吞嚥時痛楚或不順暢、覺得喉嚨「有嚿嘢」、進食時聲沙或咳嗽或「落唔到格」、有火燒心或胃酸倒流等問題,都應該求診,排除腦神經疾病或中風等疾病。
洪致偉指,醫生主要會做兩種測試,檢查病人有沒有吞嚥困難。第一,鋇顯影劑吞嚥測試(barium swallow test),「病人吞下液體狀鋇顯影劑,然後照X光,看鋇顯影劑會否『落錯格』去了氣道」,醫生觀察整個吞嚥過程,評估病人的狀况;第二,內窺鏡檢查,「如懷疑病人是食道癌、喉嚨癌,第一時間會做內窺鏡來排除這個可能,如有惡性腫瘤就要先處理」。
一旦確診吞嚥困難,如長者和中風患者可以接受言語治療,包括喉嚨肌肉訓練、糾正吞嚥姿勢等,言語治療師會根據其吞嚥情况建議如何處理食物,如切碎一點,或改吃糊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