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山腳趾公痛 關節僵硬 重複動作傷軟骨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08日

【明報專訊】秋高氣爽,山友紛紛往山跑。最近有山友求診,指每一次山跑後,腳趾公持續疼痛數天,而且情况愈來愈嚴重,現在即使平常走路也有問題;朋友說他是痛風發作,究竟「腳趾公」痛是否一定是痛風呢?

「腳趾公」,或稱大腳趾,痛症多發生在大腳趾關節。大腳趾趾骨(phalange)和蹠骨(metatarsal)之間的蹠趾關節(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圖A)是最常發生問題的地方。

大腳趾痛有很多原因,不一定是痛風。比較常見包括大腳趾外翻(hallux valgus)和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等。

痛風屬急性關節炎

痛風(gouty arthritis)屬於急性關節炎,徵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疼痛,原因是尿酸結晶(uric acid)累積在關節內。發作時非常疼痛,連風吹都疼痛難耐,所以稱為「痛風」。約七成痛風患者發作時都在大腳趾關節,通常在半夜或是早晨突然發生。

引發痛風的原因多樣,包括進食高普林(purine,又稱嘌呤)食物,如海鮮和動物內臟等;另外,酒精也容易令尿酸累積在體內。

大腳趾外翻 波子骨摩擦發炎

大腳趾外翻也會引發痛楚,一般人說「波子骨」疼痛,正確醫學名稱是拇囊炎(bunion)。拇囊炎發生於第一蹠趾關節內側。大腳趾外翻令「腳趾公」變形,而突出的「波子骨」會和鞋緣不斷摩擦而引起發炎,出現紅腫熱痛等病徵。

說回求診的山友,他的痛點正是拇趾蹠趾關節。可是,他沒有大腳趾外翻,也沒有引發痛風的因素。除了疼痛,他的蹠趾關節異常僵硬,加上他以往的運動模式,臨牀診斷是大腳趾蹠趾關節僵硬症。

蹠趾關節難屈伸 影響步行

蹠趾關節僵硬症(hallux rigidus)是一個醫學名詞,這名字相對陌生,其實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一種。大家可以想像為常見的膝關節退化,不過是發生在大腳趾。

蹠趾關節僵硬症影響的蹠趾關節,是最常發生足部退化性關節炎的位置。大腳趾的骨與趾骨間關節面因反覆受壓而出現軟骨損傷,最後導致關節完全僵硬和無法屈伸,除了不能跑步外,日常步行也會困難重重。

常見於長跑手、芭蕾舞蹈員

蹠趾關節僵硬症多見於需要重複用力或屈伸大腳趾的運動員,當中長跑手和芭蕾舞蹈員最常見。大腳趾蹠趾關節在走路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走路時需要屈曲和伸展蹠趾關節,才能將身體重心向前推進;如果出現退化或僵直,走路便會感到疼痛及困難。

此症可透過臨牀檢查和X光掃描診斷。臨牀檢查會發現大腳趾只能作有限度屈伸,特別是向上彎曲動作。蹠趾關節蹠骨面會因為軟骨缺損出現觸痛,甚至可以觸摸到蹠趾關節隆起的骨性增生。部分初期的病人可以透過磁力共振掃描(MRI)來確定軟骨損傷位置。

■治療方案:早期病人換鞋吃藥 嚴重需開刀

早期病人,可用保守治療,紓緩疼痛徵狀。治療包括:

‧改穿鞋頭較寬鬆的鞋子,減少對大腳趾的擠壓

‧使用足部矯形支具、軟墊等,改善大腳趾底部壓力

‧處方消炎藥減輕足部疼痛

但病情較嚴重的病人,就需要考慮接受手術。手術會根據病情嚴重度選擇適當方案。

軟骨重建和骨刺切除術

較早期的病人可以透過關節鏡手術,清除阻礙關節屈伸的骨刺組織(cheilectomy),以改善關節運動幅度,同時透過微骨折術(microfracture)重建軟骨的缺損組織。

手術採用關節鏡,切口細小,多數病人在手術後第二天可以配合矯具走路。手術後活動幅度和疼痛多有明顯改善。

融合手術

如果患者病情相對嚴重,需要接受融合手術(arthrodesis)改善疼痛。醫生會把關節融合至適合日常走路的位置,再利用鋼片及骨螺絲固定(圖B),癒合時間約6至8星期。

融合手術成效相當有保證,因為損壞關節已融合為一塊穩定骨骼,所以走路時不會再有關節疼痛情况;但融合手術會令腳趾變得僵硬,病人需要重新適應走路步伐。

關節置換術

部分年長和腳部功能需求較低的病人,可以選用人工關節置換術,利用人工關節假體(圖C)將蹠趾關節置換,可保持關節運動幅度和有效減輕痛楚。但因為假體存有併發症風險,包括隨時間出現磨損、移位、鬆脫等問題,病人在若干年後可能需要再接受融合手術。因此,現階段此手術仍未被廣泛接受。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蹠趾關節僵硬症 大腳趾外翻 蹠趾關節 蹠骨 趾骨 大腳趾 腳趾公 痛風 骨骼偵奇 每日明報-健康